头图加载中...
山西古建巡礼—大同华严寺,辽金艺术博物馆;可作为攻略
- 出发时间/2020-09-30
- 出行天数/5 天
- 人物/一个人
- 人均费用/1300RMB
在大同,主要参观了云冈石窟、华严寺、九龙壁、大同古城墙和大同土林(悬空寺、恒山和应县木塔不算在大同的景点内)。原本计划是要去大同博物馆,但赶上疫情不开放。
大同还是要再去的,除了大同博物馆,还因为被梁思成称赞的大同两大寺庙之一的善化寺(之前不了解),以及法华寺和梁思成纪念馆。
梁思成先生在《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记述道:“大同,古雁门地,北魏时号平城,自道武帝宅都于此,迄孝文帝南迁洛阳,凡九十余载,为南北朝佛教艺术中心之一......,梵刹名蓝,遗留至今,有华严善化二寺,驰名遐迩。”可见,大同寺庙虽多,但最享盛名的一个是古开元寺,即今之善化寺,另一个就是位于大同古城西南隅、依佛教经典《华严经》命名的上下华严寺,占地面积达到66000平方米。
好了,说说华严寺吧,大同旅游必去的地方。
华严寺概况
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时,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是当时佛教华严宗最重要的寺庙之一。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这座隆盛于辽金两朝西京重地的北国梵宫,寺内的建筑、塑像、壁藏、壁画、平綦、藻井等,以历史之悠久,规模之浩大,技艺之高超,堪称辽金艺术博物馆。
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寺命运多舛,历数劫难,屡次重修。华严寺建成一百多年后毁于战争,于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通悟法师等重建,华严寺得到恢复,但规模已逊于辽代。 元朝武宗至大年间,慧明法师主持重修。华严寺仍不失为云中巨刹。元末战乱,又遭破坏。明宣德、景泰年间,予以重修,补塑佛像,勃然中兴。明中叶以后,华严寺分为上、下二寺。上华严寺以大雄宝殿为主要殿堂,布局严谨;下华严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风格活泼、古朴。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清初华严寺又遭战火,康熙初年曾事修补,但风光惨淡,所幸大雄宝殿和薄伽教藏殿保存完好。后虽又陆续重修,但规模和结构都不如前朝了。清朝末年,华严寺千疮百孔,一片荒凉。 建国后虽多次拨款维修华严寺,也仅限于维持旧貌。1963年,将原来独立的上、下两寺合并为一寺。中,被迫停止宗教活动,改为大同市博物馆,反而使建筑、塑像、碑刻、藏经都得以完好的保存。
如今只有上华严寺的大雄宝殿和下华严寺的薄迦教藏殿是辽金遗产。但这两座主要建筑的结构、外貌及工艺依旧坚实美观,气宇轩昂,的确乃中国古建之珍品。
主殿大雄宝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依旧址重修,面阔九间,单体建筑面积达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
薄伽教藏大殿中央佛坛上供奉的31尊辽代泥塑堪称辽塑精品,尤以合掌露齿菩萨为最,惟妙惟肖,史学家郑振铎先生(有说郭沫若,但官网为郑振铎先生)赞其为“东方维纳斯”。
云中古刹华严寺,是历史之珍品,是文物之精华,更是中华文化之结晶,它将继续以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百世。
华严寺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壮观。上下二寺虽连成一体,仍各以一主殿为中心。上寺以金建大雄宝殿为主,分为两院,有山门、普光明殿、过殿、观音阁、文殊阁及两厢廊庑,布局严整,高低错落,井然有序。下寺以辽建薄伽教藏殿、华严方塔、观音殿为中轴线,古朴悠然。
下两图为华严寺全景图(选自官网)。
上华严寺—山门
华严寺山门,高敞舒展,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上覆庑殿顶,尽显皇家气魄,殿中塑有四大天王像,也称天王殿。
由于契丹民族原始信仰中“好鬼拜日”。契丹族崇拜太阳,认为他们拥有的一切都是太阳给予的。她们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东向而拜,居住习俗也坐西朝东。因此,华严寺一反汉族寺庙坐北朝南的传统建置,而是坐西面东,让清晨洞开的门窗迎接东方第一缕阳光。金代重建时尊重了契丹人的风俗习惯,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四大天王(增长、持国、多闻、广目)塑像。塑像高5.2米,坐于山石上,一派气吞山河、叱咤风云的英武气概。又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下国泰民安。
山门两侧是钟鼓楼。
上华严寺—普光明殿
山门正面是普光明殿,气势宏伟,高悬普光明殿金字匾额,毗卢遮那佛音译为“光明普照”,大殿由此得名。两旁海蓝色金字楹联:“世事熙熙从来富贵无了局到此说了就了,人生攘攘自古名利难放下如斯当放便放”。
大殿面阔七间,重檐歇山顶,前出抱厦。殿内的塑像、壁画、平棋藻井,皆按辽金特色修建。
殿内塑有“华严三圣”,中为毗卢遮那佛,左文殊菩萨,右普贤菩萨。
环殿壁画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以文殊、普贤和观自在菩萨的造像为中心分为三大部分,讲述了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的教诲下,参访五十三位老师,求得善知终成真觉的故事。
普光明殿中的壁画,2009年由北京中央美院著名教授和150多位师生历经三年完成。
该进院南面建有弥陀殿,佛台中央供奉“西方三圣”,也称“弥陀三尊”,中间为阿弥陀佛,两边为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阿弥陀佛能接引信众去往西方净土,又称“接引佛”。
主壁绘《极乐世界图》,描述了美丽幸福没有烦恼痛苦的西方极乐佛国的景象,两侧墙壁为《九品接引图》,绘有接引佛所做不同的手印,分别表示接引的不同等级。
该进院北面的配殿是药师殿,供奉“东方三圣”,即药师佛、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上华严寺—大雄宝殿
普光明殿后面,居然是又一道“上华严寺”大门,里边还有在中国民间是佛寺山门前的二金刚,“哼哈二将”,估计这里曾经是寺庙大门,后来扩建了,这里就成过殿了。
出了后门就到了五米高的月台下,登上勾栏石阶,到了插两根旗杆的宽敞月台上、大雄宝殿前。
大雄宝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辽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依旧址重建。 大殿是建筑最高规格的庑殿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总面积为1559平方米,耸立于五米高台之上,为现存古代木构宗教单体建筑中规模最大者。
辽金时代的建筑风格继承了晚唐时期的风格,最大的特点便是屋顶的坡面特别大,屋脊的线条非常平缓。殿顶部覆盖筒瓦,黄、绿色琉璃瓦剪边。殿外墙上嵌有四块石碑,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书写的《易经》碑。
大雄宝殿内采用减柱法构造,减少内柱12根,扩大了前部的空间面积,便于礼佛等各项活动。
殿内主供五方佛。意指东、西、南、北、中,他们各统治一方。中央三尊为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檀木所制,两侧两尊于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泥塑而成。
殿内四壁布满巨型壁画,规模宏大,环殿壁画于清光绪十六年由大同本地画工董安等人绘制,共875.2平方米。色彩艳丽,画工精细,保存完好,各种人物5000多个。其内容有佛本身故事图、“七地九会”佛说法图、达摩传法记图等。但游客不能近观。
在五方佛左右两侧的砖台上,有二十诸天肃立,身躯前倾15度,形态各异。武将身披甲胄,手持兵刃,露出交战时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