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山西古建巡礼—云岗石窟,北魏皇家石窟寺建筑,高清大图、详细介绍让你震撼

  • 出发时间/2020-09-30
  • 出行天数/5 天
  • 人物/一个人
  • 人均费用/1300RMB

按游览时间顺序,山西古建巡礼该到了云冈石窟。

中国四大石窟,我是最后一个去看的云冈石窟。

两年之内(2019年夏天和2020年国庆节),我去了两次云冈石窟。

看了以后的感觉怎么形容?震撼、大美、我国古代匠人太伟大了、难以想象。。。。。,很复杂。

不同于山西古建的其他几篇游记,我都是一气呵成;对于云冈石窟,我觉得不敢写了,也不知怎么写了,所以拖了很久,但是完整的山西古建游,怎么可能绕开他?他必须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啊。

因为他承载的东西太多了,为了了解他多一些,我看了很多有关云冈石窟的纪录片,如果您也想去或是已经去过,还想再了解,建议至少去看看这些纪录片:
云冈石窟宣传片(云冈石窟研究院制作);
CCTV纪录片—天下大同第四集 云冈石窟;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E18——云冈石窟;
人文清华讲坛——千年一窟看云冈;
博物馆奇妙夜之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概况—伟大的石窟寺建筑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分布于绵延一公里左右的崖壁上,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

云冈石窟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云冈石窟的开凿比敦煌石窟晚94年,较龙门石窟早35年的时间。它并不像前两者那样,历经多个朝代开凿,而是由鲜卑族终北魏一朝所建成,大约用了60年建成。

它以建筑规模之大、塑像形体之高、保存之完整,而闻名天下。又因对研究古代史、佛教史和艺术史有极高的价值,享誉国内外。1961年,就被国务院将云冈石窟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描述它:“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是当时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

通过了解,我知道:当年梁思成、林徽因所在的我国第一家研究古建的专门学术机构—营造法社在山西考察古建,也来到云冈石窟;他们认为云冈石窟是中国的伟大的石窟寺建筑,石窟寺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建筑类型。自古以来,云冈石窟就是一个大的石窟寺建筑群,而且还有建筑中的建筑,高大的洞窟里面还有洞窟,而且有些洞窟内(如39窟)就是塔庙窟,内部立着大佛塔叫高大的塔心柱完全是建筑的规制,一斗三升,斗拱都有表现。

云冈石窟分三期完成,各期风格不一。
早期石窟:460年昙曜开建第16至20石窟,又称昙曜五窟。
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多是两窟相通,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从观赏角度,早、中期石窟雕刻更为精美,更具规模。
晚期石窟:因494年后北魏迁都洛阳,云冈大规模的开凿活动停止,但民间凿窟造像之风兴起,信众们在云冈开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持续至524年。

据说云冈石窟的五万多尊佛像,无论大小佛像,它都是面带微笑的,这是一大特点。

通过“入佛知见”这个门便来到云冈石窟的精华部分。

我按照倒叙的顺序开始我对云冈石窟主要洞窟的介绍。

昙曜五窟—16-20窟

据文献记载,云冈石窟最早是在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和尚昙曜主持,开凿了石窟五个(“昙曜五窟”),现编号为第16窟至20窟。

立在6000平米的昙曜广场的昙曜高僧,他是建造云冈石窟的创始人。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北魏时代,太武帝听信了崔浩的建议,采取了毁灭佛法活动,大批寺庙被毁,佛像被砸,高僧昙曜被迫远走他乡。后来太武帝得了大病,怀疑是灭法造成的,十分后悔,便把崔浩杀了,文成帝继位后,首先恢复了佛法。其发展趋势超过了灭佛前的程度。昙曜复法被命赴京,一日文成帝外出,与昙曜大师相遇,御马衔往昙曜的袈裟不放,旁边的随行人员都说马识善人,文成帝其后奉以师礼,委派高僧昙曜为“沙门统”,全面负责佛教事务,宏扬佛法。于是在昙曜主持下,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周山麓,开凿了雄伟壮观的 “昙曜五窟” ,揭开了 “云冈石窟” 开凿的序幕。



五窟中主佛像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据说昙曜五窟主像分别对应五方佛;同时又分别象征北魏的五位皇帝。
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依次为:
第十六窟对应东方阿閦佛,象征道武帝—拓跋珪(开国皇帝太祖);
第十七窟对应南方宝生佛,象征明元帝—拓跋嗣(二代皇帝太宗);
第十七窟对应西方阿弥陀佛,象征太武帝—拓跋焘(三代皇帝世祖);
第十八窟对应北方不空成就佛,对应景穆帝—拓跋晃(四代皇帝景穆帝,未继位,儿子文成帝追谥);
第二十窟对应中央毗卢遮那佛,对应文成帝—拓跋濬。

第二十窟—白佛爷洞

二十窟为“白佛爷洞”,公元460-470年。这个洞窟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与象征,也是中国早期佛教雕刻艺术的空前杰作。

窟前立壁与窟顶早年坍塌,辽时建有木构窟檐,后毁于兵火,形成露天造像。也因为此,他成为了云冈石窟的符号,有称云冈大佛。

其实他在昙曜五窟中,是最矮的。主佛13.7米,高肉髻,广额丰颐,长目高鼻,有八字髭,手结禅定印,质地厚重的袒右袈裟,衣纹凸起,具有犍陀罗造像遗风。大佛挺拔健硕的身躯,气势雄浑的神情,突出表现了鲜卑游牧民族的强大。

大佛两侧各一立佛与胁侍菩萨,西像惜毁。

第十九窟——宝生佛洞

第十九窟——“宝生佛洞”,公元460-470年。第18-20窟为一组,19窟是中心窟,开凿时间最早。

从第二十窟看过去的十九窟外立面。

第十九窟 “主佛像结跏趺坐,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第二大佛。

佛像耳轮齐肩,下颌崩毁。举右手,肘下有一小柱支撑。衣纹简洁明快,轻薄贴体,袈裟边饰折带纹。


窟外东西各开一耳洞,内一倚坐佛像。这种分窟安置三世佛的布局设计,既有变化,又显庄严,是北朝石窟形制的新创举。西耳洞佛像,耳廊宽大垂肩,体魄挺拔劲健。前壁原有拱门与明窗,约与第二十窟前壁同时坍塌。

第十八窟—立三佛洞

第十八窟称立三佛洞,洞窟设计紧凑,保存较完整,主像高15.5,大佛面庞圆润,鼻直高挺,迦沙上尚刻着无数的小佛像。大佛旁伴数尊侍佛。

两张局部放大图。袈裟上面遍布着小佛像。

尤其对于18窟的造像,一定要注意其几乎独一无二的特征。这尊造像的原型是灭佛的太武帝拓跋焘。基于此史实,在造像上就反映出来了。主像身披千佛袈裟,安详沉静地站立在二佛之中。释迦立像暗示了曾经灭过佛的太武帝拓跋焘,从面部表情露出一种忏悔的神态。


从窟洞窗看十八窟大佛。

十八窟外的佛像保留也相对完好。

第十八窟侧窟内的佛像从龛口露出半身,在余晖下面带微笑望着芸芸众生。

第十七窟—弥勒三尊洞

第十七窟称弥勒三尊洞,主像是菩萨装的交脚弥勒,高15.6米束腰收腹,双腿盘坐,但面部损坏明显。头戴宝冠,胸佩蛇饰及短璎珞,臂着钏,斜披络腋,束腰收腹,下穿羊肠长裙,狮子座,具有浓郁的异域情调。

本篇游记共含 6544个文字, 115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大同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