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想做回李白。

子鼠变成了丑牛,又是一个新春佳节。通常,春节都是行者们外出撒欢的黄金时段,但是,一场众所周知的疫情,将人们的生活打乱,而我了解世界的步伐也不得不戛然而止,这一停就是漫长的一年时光。2021年春节,疫情已渐渐趋于平缓,但国人依然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把“在路上”设计成“明天的希望”。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热爱的人们,翻看照片、视频、游记、地理杂志等,回忆和畅想成为对这个精彩世界的寄托与期盼。有人说:只有在你旅行的时候,才知道这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也有人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那么好吧,既然无法去看外面的世界,那就复习一下旅行时的收获。

一个人,总要去陌生的地方,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故事......而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而些许崭新的认知和感悟又会悄悄的走进心里。足迹已然遍布祖国各地,在很多地方,有一个身影时常出现在眼前,“原来他也来过这里!”所以,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国人如雷贯耳的人物——李白。

诗和远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在城市森林的钢筋水泥重压之下,尚不能苟且;诗和远方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自由。这是若干年前高晓松引发了很多年青一代共鸣的名句,而同名流行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的发行,更是触动了很多人时常紧绷的的心灵,迅速蹿红为网络著名的鸡汤文。“诗和远方”是当今人们对理想生活的一种向往,对很多人来说却是一种奢望。古往今来,能够完美的诠释“诗和远方”的人,非李白莫属!要知道,早在1000多年前,李白就身体力行的为我们做出了典范。

李白, 中国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我无法体会到他的浪漫,只想把他称为“最浪的诗人”。相比于“谦哥”的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他也有三大爱好:作诗、喝酒和旅游。而且,完美的把旅游、喝酒、作诗结合到一起,放浪不羁、浪迹天下。喜好名山大川的李白,大半个人生都是在外游历,去过的地方数不胜数,从随处可见的太白楼、太白岩、太白涧、太白石、太白井、太白泉等等可见一斑,基本是走遍了大半个 中国 (我很欣慰,已经走遍 中国 )。在没有飞机、没有火车、甚至没有汽车,“交通基本靠走”的古代,居然去过这么多地方,实在是令人佩服。 中国 古代著名的诗人有很多,之所以喜欢李白,并不是因为他的名气,如果非要我找个的理由的话,“志趣相投”如何?!实在有点惭愧和牵强。我们都喜欢旅行,也都喜欢写点什么,甚至都做过公务员……不同的是,我们相隔千年。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那么,我想做回李白!
工作不顺心,那就辞了!管它是铁饭碗、瓷饭碗,体验那份果敢决绝;
生活不精彩,那就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享受那种痛快淋漓;
遇见世外 桃源 ,那就走哪算哪,想留就留,就是这么随心所欲;
感觉心情愉悦,那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肆意抒发情感......
是不是很让人羡慕?令人嫉妒?

最最重要的是:流传至今的,李白在游历中抒发心情的诗歌,或豪迈奔放、或清新飘逸,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学步孩童,无人不晓,广为传颂。李白为什么这么爱写诗?对于热爱旅行的人,我好像可以理解他的初衷。大概是因为:旅途景色太好,但是设备太少(没有相机、手机、GoPro),显摆不了(刷不了微博、抖音、朋友圈),偶尔心情还不好……那,就写首诗纪念一下吧!不成想,成就了千年绝句、万古流芳。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古老的行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 比如 :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医生的祖师爷华佗和张仲景(内外科)、相声的祖师爷东方朔、魔术的祖师爷吕洞宾等等,而旅行的祖师爷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我们国家的 中国 旅游日就被定在《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5月19日。但是,老徐的游历过于专业,他的文化遗产不易被普通人吸收消化,而真正能让人们朗朗上口、令祖国秀美山河流传于世的,还是比徐霞客早了三个朝代,800余年的“诗仙”李白。

李白生于川,卒于皖,他的童年和青少年在 四川 绵阳 江油 度过,这个时期主要的游览地点是 四川 。二十三岁开始出蜀旅行,自西向东沿着长江一路游历了 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 等地,长江一带基本都走了一遍,顺便还在 湖北 安陆 成了个家。结婚了就该安定下来了吧?错!那他就不是最“浪”的人了!隐居数年后,又开始北上游历,经 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 、直至当时的苦寒之地 北京 大兴 。期间还抽空去了 浙江贵州 “打卡”。除了结婚,李白的一生几乎都没停下来过,可以说是“诗人中最资深的驴友”、“驴友中最杰出的诗人”了,算得上是一位真正的旅行家。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景、歌颂友情的作品。那么,就让我们跟着“仙人”的足迹,看看李白诗中游历过的地方。

“天府之国”——四川

四川 ,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所以被称为“天府之国”。 四川 不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九寨黄龙、 稻城 亚丁、青城峨眉……随便一个就是名满天下;它还是美食之都,火锅,水煮鱼,夫妻肺片,麻婆豆腐、麻辣兔头等引领的川菜为 中国 “四大菜系”之一,对热爱旅行的人们极具吸引力。我曾经在2005年、2011年和2017年三次到 四川 旅行,但这绝对不会是我的最后一次入川。李白,就出生于当今 四川绵阳 市的 江油 市(县级市),我们就从他的家乡 四川 开始,盘点我们的旅行足迹。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诗中景点:
“危楼”——就是位于 四川绵阳 市龟山之巅,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与滕王阁、 岳阳 楼、黄鹤楼并列的“四 大名 楼”之一的越王楼,99米的高度也是全国仿古建筑之最,故有“越王楼霸气、黄鹤楼大气、滕王阁才气、 岳阳 楼秀气”之说。越王楼是天下诗文收录最丰富的名楼,可谓“一座越王楼,半部文学史”,算得上“天下诗文第一楼”。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在语文课堂上就学过这首唐诗。相传,这是李白少年时,随父至越王楼赴中秋夜宴时所做的《上楼诗》,全诗只有20字,无一字生僻,语言自然朴素,形象却又生动逼真,充满了童真,可以说字字惊人,堪称“平中见奇”的佳作典范。时至千年后的今日,依然令人对古时浩瀚星夜别样的美丽,产生无与伦比的神往。

《登锦城散花楼》
日照 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 三峡 ,春江绕 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诗中景点:
锦城—— 成都 ,因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而得名,又称锦里。 成都 是全国十大古都和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有不少的标志性景点:如锦里、宽窄巷子、春熙路、武侯祠、杜甫草堂等。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春游 成都 所做,全诗形象鲜明,意境飘逸,情景真切,开合自然。不仅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虽属年少之作,已经显示了李白的诗歌天才,大手笔已见端倪。

《上皇西巡 南京 歌十首》
九天开出一 成都 ,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诗中景点:
成都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寥寥数句诗句,描述了蜀中名城 成都 的盛景,是李白在 湖北 被流放时,忍着悲痛写下的思乡诗。

《峨眉山月歌》(入选初中语文教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 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是李白第一次出蜀旅行前写下的,自此开始游历大 江南 北的精彩人生。诗中连用了五个川蜀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 三峡 ──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浑然天成。

《登峨眉山》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诗中景点:
峨眉——即峨眉山, 中国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传说中普贤 菩萨 的道场。峨眉山- 乐山 大佛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李白曾经两次登上峨眉并做此诗,突出了峨眉山做为蜀中名胜,其无与伦比的地位。

诗中景点:
平羌江——岷江流经 青神 县汉阳坝至 乐山 水路的古称,如今叫青衣江。江东岸就是 中国 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通高71米的 乐山 大佛。大佛为 弥勒 佛坐像,对面就是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 三江 汇流处。

“魔幻山城”——重庆

重庆 古称“渝州”,因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而得名。都说川渝是一家, 重庆 在1997年前还隶属于 四川 ,后来因为发展迅速,成为了我国最年青的一个直辖市,也是面积最大的一个直辖市。这是一座四周群山环绕,长江和嘉陵江穿城而过并在此交汇,因为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独到的文化沉淀, 重庆 也因此有了很多的名字:山城、江城、雾都、桥都、火锅城等,《峨眉山月歌》提到的“渝州”正是今天 重庆 的渝中区。因为 重庆 是我最喜欢的城市之一,所以我曾三次去到 重庆 吃喝玩乐。除去洪崖洞、长江索道、南山一棵树、鹅岭等神奇魔性的城市风光, 武隆 的天坑地缝、文化遗产 大足 石刻、长江 三峡 都是不可错过的。 重庆 更是有胜于 四川 的火锅,数不胜数的小吃酸辣粉、小面、抄手、鸡杂、毛血旺……一想起来就令人垂涎欲滴。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在青年时,旅行到渝州时遇到了渝州刺史李邕(级别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因为不拘俗礼(我喜欢!),交谈间高谈阔论,指点江山,令李邕不悦而贬低他。但他不以为然,更甚至以刺史之名作诗一首回“怼”,这种非凡的胆气不得不用一个“狂”字来总结。这首在 重庆 所做的诗,没有写到渝州丝毫的风光,但却是李白上千首诗歌中最狂的诗歌之一,成为了千古名作。

重庆 文化符号,百年历史的山城长江索道。

眺望朝天门

山城夜景不可错过!

无处不见火锅的城市

各式各样的大桥组成了“桥都”

《峨眉山月歌》中的 三峡 ——即长江 三峡 ,西起 重庆奉节 县白帝城, 东至 湖北宜昌 市,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全长近200公里,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早发白帝城》(入选小学语文教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 江陵 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景点:
白帝(城)——位于 重庆奉节 县,古属夔州,“刘备托孤”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过 奉节 (古夔州)不远就是瞿塘峡,白帝城便雄踞长江 三峡 西端瞿塘峡入口,形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是川东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 是诗的国度,千百年来,在这古老而神奇的夔州大地,李白、杜甫、刘禹锡等近千名诗人留下上万首传世名篇,成就了 奉节 “诗城”之美誉。这首诗是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还时所做。诗中将愉悦的心情、多姿的山河和流畅的小舟融为一体,空灵飞动、轻盈飘逸,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在没有飞机、火车的古代,乘船算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这可能就是李白游历最多的地方都集中在长江流域的原因吧。李白曾多次往返于长江 三峡 ,也因为如此,留下了很多有关长江 三峡 的诗歌。当然,每一次不同的旅途,诗人都会抒发不同的心情。

《上 三峡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李白晚年流放 贵州 途经 三峡 时的作品,表现了当时诗人逆境难熬,情绪郁闷的心情。

《宿巫山下》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李白借景抒情,衬托诗人的仕途失意,使得这位伟大诗人怀才不遇的心情显得更加浓郁与凄凉。

《巫山枕障》
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秋。
朝云夜入无行处,巴水横天更不流。
这是李白一首不多见的咏物诗,虽然只是凭借床头一个画着巫山风景的小枕障,仍可见出大手笔。

《自 巴东 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 苍梧 ,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这是一首很完整的记游诗,是李白坐船从 巴东 到瞿塘峡然后登上巫山最高峰,在傍晚归来时创作并将此诗题写在墙壁上。诗歌虽篇幅较长,然而一气呵成,显露出青年李白逼人的才气与豪情。

“荆楚大地”——湖北

重庆 出发,沿长江顺流而下可到达“荆楚大地”—— 湖北 。自遥远的周代至战国时期,长江和汉江(长江第一大支流)流域就建立起了楚国,因为使用一种灌木“荆”做为治国刑仗,所以“楚”又称“荆楚”。历史上荆、楚不分,荆、楚或荆楚、楚荆作为一种特定的称谓,已沿袭三千多年,并衍生出一种极其重要的地域文化——荆楚文化,而孕育文化的“荆楚大地”也成为东南有事必争之地。

作为地理名词, 武汉 出现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出道”即是巅峰:1927年1月1日,国民政府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为一处,定名“ 武汉 ”,作为中华民国的临时首都。 武汉 地处北上南下,西进东征的咽喉要道,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 中国 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从辛亥革命第一枪改变 中国 的历史;到“八七会议”党和国家事业的伟大转折;再到2020年伊始,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封城隔离, 武汉 人民生死一线中在窗前唱着国歌抗击疫情; 武汉 从来不缺英雄的魄力,也不缺斗争到底的精神。这些又洒脱又乐观的精神,也许是 武汉 人所特有!2020年, 武汉 乃至 湖北 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所有的心,成为全 中国 关注中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入选小学语文教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中景点:
黄鹤楼,位于 湖北武汉 市长 江南 岸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一说到 湖北武汉 ,人们必然会联想到黄鹤楼!还有这首传颂非常广泛久远的送别诗。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令诗中的送别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愉快、畅想的气氛。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尤其偏爱黄鹤楼,这从留下的多首诗作中就可见一斑。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 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首诗是李白晚年的作品。通过李白游览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抒发了诗人满腔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

李白的一生去过 湖北 数次,也去过 湖北 不少的地方,甚至在 安陆 遇到了心仪的女人并成了家。所以,李白在 湖北 留下了不少的诗歌。

《江上寄 巴东 故人》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
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觉后思白帝,佳人与我违。
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

诗中景点:
江上——汉水流入长 江口 岸的江夏城(今 武汉 江夏区 )。
汉水——长江的最大支流。
这是李白初游 湖北 汉水流域时为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创作并寄给蜀地老朋友的作品。

《渡 荆门 送别》
渡远 荆门 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本篇游记共含17820个文字,106张图片。帮助了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中国
马蜂窝旅游小管家
为您免费提供目的地旅游咨询服务
出行基本信息
联系人信息
换一换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