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新洲一日游之问津书院、涨渡湖
- 出发时间/2020-10-30
- 出行天数/1 天
- 人物/和朋友
新洲位于武汉市东北部、大别山余脉南端、长江中游北岸,距离武汉市主城区也就是几十公里,而且交通便利。2020年10月30日早上,在新荣客运站乘坐Z279路公交车,前往新洲游玩。
一、孔叹桥
10:10时左右,在邾城客运站乘坐Z228路公交车,到终点站问津书院公交站下车。准备到问津书院去,沿公里继续向前步行了200米左右,发现右手边有一古老石桥孔叹桥。
孔叹桥
孔叹桥
相传公元前489年,孔子游历讲学经过此地,遇到一条大河阻隔,过河时车上的书简被河水打湿。孔子坐在河边一声叹息,说此处若有一座桥就好了。一千八百多年后,明万历年间(1604年),黄冈知县,茅瑞徵在此修筑了一座石拱桥,名孔叹桥,遂了孔圣人之愿。清咸丰元年(1851年)乡绅募资清淤、改拱桥为四墩三孔石桥。石桥长23米宽2.3米高2.52米,虽然历经百年风雨,现在仍然完好无缺。
孔叹桥
孔叹桥
孔叹桥
孔子河上的孔叹桥
孔子河上的孔叹桥
孔子河上的孔叹桥
二、问津书院
孔叹桥的左手边就是问津书院,又名孔子庙,因《论语》中孔子周游列国至楚国孔子使“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典故而得名。据说公元前164年至公元前122年间,有人在孔子山耕地时掘出一块石碑,上刻“孔子使子路问津处”八个秦隶大字,西汉淮南王刘安遂命在发掘地建一亭,将石碑立于亭内。同时,在孔子山傍孔子河滨修建了孔庙即问津书院。
问津书院
问津书院全貌图
已有2000多年的问津书院,历史悠久,但其延续期间,多次损毁。元末,书院毁于战火,明朝复修;明末又遭兵毁;清同治、光绪年间又数次复修并扩建。民国二年至四年,书院再次大修。因此问津书院中,出现了民国时期兼有中西方建筑之风格的建筑。之后书院逐渐年久失修,后又再遭损毁,成为历史遗址。现在的问津书院是2012年起,修缮完成的。
问津书院位于武汉市新洲区旧街孔子河村。古色古香的书院,前面是蜿蜒流淌的孔子河,背靠层峦耸翠的孔子山。古朴典雅的问津书院,是由三进院落格局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仪门-讲堂-大成殿,两侧分别有东、西配殿。中轴线上最南端有一照壁,是2012年修缮新建的。照壁与院墙连为一体,在院墙的东南方向上开有礼门,从礼门进入问津书院。
照壁
照壁和院墙连为一体
从礼门进入问津书院
仪门为硬山屋顶砖木结构,青瓦布顶,封火山墙,地铺方砖地墁。外开三门,中为“大成门”外挂清康熙岁贡胡埙撰联:辙迹依然,想见德车乐御;宫墙宛在,欣瞻义路礼门。左边“金声”门,右边“玉振”门。“问津书院”四字由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湖广巡抚熊尚文所名,由书法家、孙中山秘书张翼轸所书。
仪门
仪门里面
门边玻璃下是原书院遗址
仪门全景
仪门左侧是魁星楼
仪门右侧是从先堂
仪门背面
穿过仪门,中轴线上的第二道楼就是讲堂,原名“问津堂"。是问津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因年久失修民国二年(1913年)由问津书院管理院事黄毓、徐钟俊、邱鼎等改建为中西合璧风格洋楼建筑。上下两层砖混结构,坐北朝南。进口处悬挂清康熙年间,黄冈知县刘泽溥所题楹联:天相楚黄,万古斯文开道脉;地留辙迹,干秋多士接薪传。现在讲堂一楼是展室,二楼平常一般不开放,一把铁将军紧锁大门。
中西合璧的讲堂
坡梯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