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悠游滇西北(一)——丽江古城和木府
- 出发时间/2020-11-02
- 出行天数/10 天
- 人物/和同学
- 人均费用/2500RMB
2020年11月9号我游览了丽江古城还进入了木府。木府是历史上存在了400多年的纳西族东巴国的土司衙门。
丽江木府
木府8:30分开门。我们在木府门前等待了一刻钟,接待我们第一批游客的讲解员年轻漂亮吐字清晰,条理分明。据说接待过多位领导人。
这座雕塑深深的吸引了我,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徐霞客题写的:宫室之丽,拟於王者。
天雨流芳——后来经过解释才知道,在纳西族语言里是——读书去。
诚心报国——三块牌匾是明代三位皇帝赏赐的,由此可见朝廷对木府的器重。
木府办公的议事厅,主座上铺着一张虎皮,表示位置上坐的只是个——山大王。
屋顶上装饰一条五爪金龙——表示皇上在上面监督着呢!
丽江的西北有吐番(100万左右),东南有大理(100万左右),而丽江只有区区10来万人口。在夹缝里生存下去需要土司审时度势,左右逢源,尽显智慧和才华。还要找对靠山。
这部经书是赠送给吐番(藏族)主政土司的,据说,供他们整整研究了10多年。。。。。。
纳西族的服饰上都有讲究。
木府的玉花园美轮美奂,原来和住宅区连在一起。为了方便行人和马帮,土司把其一分为二开辟出一条——王府街。木府建一条跨街通道。此举大得民心。
木府历经战乱浩劫早已颓废,1997年在世界银行缓建下,才终于修复10分之2-3.让今天的游客一睹芳容。感谢世界银行。
二十四孝里有一位孝子:割股奉亲。原来确实有其事有其人,他是木府的第15世土司木高,因为自己没有战功,留在家里侍奉父母,父亲病重无药可救,木高把自己的腿肉割下一块煮汤给父亲喝。据说:此事传到神宗皇帝耳里,对木高此举大加褒奖。至于有没有把父亲救回来就不得而知了。
纳西族的女孩需要和亲,也就失去了自主择偶的自由。当两情相悦而不能成眷属的男女为情所困,极有可能选择——跳崖。以达到“生不能同衾,死同穴”的目的。那个跳崖的地方叫“殉情谷”(在玉龙雪山景区)。幽灵们聚集在一起成为“玉龙第三国”。
不知名的花草就像金铃铛。
纳西族的女性勤劳能干,顶起整个一片天,男人只管读书明理。至今2个女人杀一头猪只要半个小时。选媳妇不看脸,只看脚。喜欢膀大腰园的强壮女人。据说:土司木增的夫人穿42码的鞋。 都是讲解员介绍的,真的假的由木府讲解员负责。
谈空客喜花含笑,说法僧闲鸟乱啼 戴帽子的是木增,另一位是徐霞客。
徐霞客和木增的交情之深在这个厅里尽显:徐霞客为寻找长江源头到达丽江,一开始并没有进入木府,而是安排在泸沽湖翻译家,(因为木增清楚自己的木府建筑远远超标,属于违章建筑,假如被举报给朝廷,自己性命难保)随后几次交谈彼此都认识到对方的真诚和可信,第4天木增邀请徐霞客进入木府。
对于木氏家族,徐霞客耳闻目睹,如是说:“木氏居此二千载,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盖大兵临,则俯首受绁;师返则夜郎自雄。故世代无兵燹,且产□独盛,宜其富冠诸土郡云。
在木府一住12天木增宴请、馈赠徐霞客;徐霞客也尽量满足木增的文化要求:“余留解脱林校书”、“连校类分标,分其门为八……乃连宵篝灯,丙夜始寝”、“拆其封,乃木公求余作文,并为其子斧正”……徐霞客结束滇西南游程之后,于八月二十二日重返鸡足山悉檀寺,在那里抱病完成木增交给他的使命——编纂《鸡足山志》。从此,鸡足山有了开山建寺以来的第一部志书。
当木增听说:徐霞客在鸡足山病倒无法行走,财物被刁奴尽数卷走,马上派6名壮汉用滑竿把他送回江阴家中。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正月,“丽江木守为饬舆从送归,转侧筍舆者百五十日,至楚江困甚。黄冈侯(鼎铉)大令为具舟楫,六日而达江口,遂得生还。是庚辰夏间事也。”(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翌年正月,徐霞客在家中逝世。
木增与徐霞客的相知相识和诚挚友情,确实可歌可赞。甚至可以这样说:若不是木增派人将重病中的徐霞客从鸡足山万里迢迢送回江阴老家,徐霞客必死边陲,一代奇书《徐霞客游记》亦将随之堙没。
这颗树头倒挂的树,讲解员说,是木增爬上去升天的路,为了不让别人也跟着升天,所以树头往下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木增(1587--1646年),字长卿,号华岳,又号生白,纳西名阿宅阿寺。十岁时父亲木青病死,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十一岁袭父职,为丽江第十九代土司。他励精图治,开拓疆土,效忠朝廷,被授职四川布政使司左布政,正二品衔。木增不仅是一位通达的政治家,还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作家。天启二年(1622),他36岁,便让政于子,退居“解脱林”读书写作,与文会友。著有《云薖淡墨》、《啸月函》、《山中逸集》、《芝山集》、《空翠居录》、《光碧楼选集》等诗文集。《云薖淡墨》和遗诗一千余首,收入《四库全书·子部杂家》。
当今丽江木府门前的“忠义”牌坊,乃万历四十八年(1620)明神宗对木增之褒奖。
木增与徐霞客之交,是文人之交,是君子之交,是汉藏文化之交,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