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屯溪和歙县游记

  • 出发时间/2020-09-12
  • 出行天数/1 天
  • 人物/一个人

序言

9月12日在屯溪和歙县游览。

徽州简介

徽州是个已经消失的行政区划,范围大致包含今天的黄山市屯溪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黄山区汤口镇,宣城绩溪县、江西上饶婺源县。
徽州游记大全集见这篇游记//www.achim-lelle.com/i/3012788.html徽州黄山全攻略
//www.achim-lelle.com/i/7964595.html徽厨之乡绩溪
//www.achim-lelle.com/i/6333968.html黄山屯溪区、徽州区一日游
//www.achim-lelle.com/i/18596245.html徽州首府歙县

徽州历史

徽州位于安徽东南端。徽州向号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以山清水秀闻名于世。
徽州在先秦时代居住着土著山越人,史书里说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越人断发纹身,以稻为饭,以鱼为菜肴,水耕火耨(用人力和石器在围着水的田地上耕作,用火烧来除杂草和施肥),有成年仪式磨平犬牙和猎取人头祭祀的风俗,越人居住的土地地广人稀,食物靠狩猎和捕获水产就能自给自足,越人没有饥饿的痛苦,但也没有积蓄,越人的语言与当时的古汉语完全不能通话。徽州地区靠近春秋时期的吴国和越国,有记载说当时这里可能已经成为吴、越的领地,然而通过在屯溪区奕棋镇商代到春秋墓群的考古发现,今天并没有在徽州地区发现来自吴国和越国的文物,相反这一时期出土的文物从种类到器物的造型都与中原迥异,当时这里非常有可能是山越人居住的蛮荒之地。先秦时期徽州在当时留下的历史文献上的史料记载是一片空白。

有关徽州的最早历史记载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古徽州地区设置了最早的两个县,黟县歙县,隶属于治所在故鄣县(浙江湖州安吉)的鄣郡 。黟的意思是皮肤黝黑,因为来到这里的中原人看到这里的山越人皮肤黝黑,身材矮小,性格彪悍,以此命名。歙的意思是山水集聚。因为来到这里的中原人看到这里崇山峻岭,溪流密布,以此命名。秦始皇在位时期为了防止浙江的越国遗民反抗,强行迁移越国遗民到皖南定居。徽州地区的第一批中原移民是来到这里的官吏和士兵的家庭。当时,歙县的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歙县徽州区、屯溪区、休宁县、汤口镇、浙江淳安县和江西婺源县的一部分。最早的歙县县城位于今天的练江、渐江的交汇处处,今天的歙县雄村乡浦口村。黟县大致包括今天的黟县祁门县、婺源的一部分。当时这里的大部分土地依然是秦朝政令无法到达的地方,山越人仍然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退到山区中继续反抗,不接受中原王朝的tong治。

前202年徽州并入汉朝。歙县黟县隶属于治所在宛陵县宣城宣州区)的丹阳郡。到了西汉时期,歙县辖地的越人和汉人交流增多,一部分越人开始融入汉族,但越人聚众对抗汉人仍然十分频繁。东汉末年和东吴统治时期,在皖南山区的山越人在金奇、毛甘等人带领下几次举行起yi,攻击汉人与孙吴对抗。孙权先后派遣贺齐和陆逊平定皖南山越的起yi,并用围困山区和安置投降者的办法,迫使越人瓦解。最后直到诸葛恪担任这一地区的行政长官丹阳太守时,皖南的越人才全部成为列入东吴户口,为东吴纳税服役的臣民。汉人政权从此才全部控制皖南、浙西、赣北的山区。东吴征服皖南以后,从歙县分出休阳(休宁县前身)、黎阳(治所屯溪),始兴三县,至此歙县的辖地大体上就只有今天的歙县徽州区、绩溪县和汤口镇。这些县隶属于治所在建业县(南京)的丹阳郡。汉人在东汉末年随着东吴对皖南的逐渐征服,开始大量进入皖南山区。

280年西晋灭亡东吴后在徽州地区设置新安郡,后人以新安徽州别称就是由来于此。到了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国北方在此以后陷入持续270年,主要由异族统治的分lie战乱,大批北方汉族南迁。东晋时期居住在皖南山区的汉人逐渐增多,取代山越人成为皖南的主体民族。从北方南迁的汉人把 黄河 流域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传播到南方,让徽州地区的生产力和技术有了极大进步。牛耕、犁、水车、水锥、播种的耧车、筛选稻谷的风车、先进的织布机这一时期在皖南得到普及,北方先进的种植和施肥方法也传播到江南。因为古徽州山多地少,土地不肥沃,而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少,一年所产的食物不能自给,早在东晋时期,这里的人就开始出外经商。以山区所产的木材外销。徽州人工种植枇杷、柑橘、雪梨等水果的历史也是在东晋到隋唐时期,外出经商的人所发展起来的。学者从当时人写的“新安郡统县六,户五千”估计东晋新安郡总人口约为5000户,25000人。327年,鲍公宏在歙县岩寺开筑鲍南堨水利工程,灌田3700亩。398年,新安太守孙泰反对征役,密谋起事,为淮南王司马道子所杀。南朝宋时期的466年,太守阳伯子率兵反叛,占据黟县城,历时8个月,为黟县令吴菇公等击破,斩伯子。南梁时期的527年,原新安内史吕文达开建歙县岩寺吕堨水利工程,灌田3万余亩。535年,析歙县华阳镇置良(梁)安县,为绩溪县建县之始。550年南梁时,侯景之乱,元义率兵攻陷新安郡城,太守萧隐逃奔歙县豪绅程灵洗处。程集歙、黟乡勇,551年年攻复新安郡

589年,隋朝消灭了南朝中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中国。591年在皖南设置歙州,下辖歙县休宁黟县三县,与后世古徽州下辖六县的地域大致相同,隋代的歙州治所先后在黟县休宁县万岁山(今休宁万安镇古城岩),当时那里也是休宁县城的所在地。隋炀帝大业年间,歙州有户6164户。隋代以前安徽的经济文化重心在淮河流域,唐末以前寿县安徽最大、最发达的城市。安徽的另外三个次于寿县的重要城市是亳州、庐州(合肥)和宣州(宣城宣州区),皖南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江淮地区介于二者之间,歙州受限于多山、闭塞的地理环境、远离中国当时的经济文化重心黄河淮河流域,人口稀少和那个时代落后的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是安徽经济、文化最落后的地区之一。隋朝末年,天下大乱。 616年歙县人汪华(他的出生地现在属于绩溪)占据了歙州,闭关自保,在战争频繁的乱世保障了古歙州几个县的安宁,并且识时务的在621年主动归附新建立的唐朝,保障了古歙州地区免遭战火的破坏。汪华割据歙州时期,把歙州治所从休宁古城岩迁到歙县歙县从此成为这一地区的行政中心。汪华把歙县县城和歙州古城迁移到今天歙县老城区西面的古关地区。653年陈硕真起yi军曾攻打歙州,没有攻克。740,歙人洪贞起义被镇压。分休宁西乡乐平县怀金乡婺源县,属歙州。唐开元年间(713-741),猎人叶氏追逐野兽至婺源县长城里,见众石坚润、莹洁,拣回数块,雕琢成砚,为歙砚之始。745年,郡使征役开采大鄣山(今属绩溪县)银矿。751年停采。747年,唐玄宗因皇帝炼丹修道的传说,将传说中黄帝修炼成仙的地方黟山改名黄山。762年,十月,新安大豪沈千载(休宁人)起兵抗官遭杀害,部众全数牺牲。762年歙州爆发方清起yi,起yi波及今天苏浙皖赣沪五省区,765年,方清义军攻陷歙州,杀刺史庞浚。占据黟县赤山镇,建阊门县。766年,方清起义遭镇压,废阊门县,置祁门县。划休宁歙县地置归德县。770年,废归德县,歙州领黟、祁、婺、休、歙、绩六县。歙州一州六县(歙县绩溪休宁黟县祁门婺源)的格局形成了。879年,五月,黄巢起义军攻陷歙州,斩歙县都将吴九郎,不久后歙州为唐军收复。893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遣将攻陷歙州,任命陶雅为歙州刺史。唐玄宗天宝年间,歙州有38320户,269109人。到了晚唐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徽州地区迎来了第二批移民潮。隋唐时期,歙州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来,徽州茶叶的种植和徽墨、歙砚的制造都是在唐朝开始的,唐玄宗开元时期,婺源龙尾山的砚石开始被开采运到歙县被制成歙砚。歙县问政山种植竹笋的历史也始于唐朝。歙州还成为全国著名的纸张产地。歙州商人群体这时也壮大了很多,财富也比东晋南北朝时期有了增长。安史之乱后的百余年里大量中原移民迁到徽州定居。这是徽州第二次大规模移民潮。歙州的人口随之增加几倍。到了公元9世纪的晚唐时期,歙州考取进士的人数开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又以歙县人最多。唐代歙州经济开发速度加快,是安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中等偏下的州。五代十国时期,歙州先后属于合肥人杨行密建立的杨吴政权和李昪建立的南唐,这一时期歙州的文具制造和经济继续发展。五代十国南唐时期墨工奚庭圭在歙州发明创制徽墨。徽州出产的澄心堂纸成为进贡南唐皇宫的贡品。

976年,徽州归降宋朝,成为宋朝的领土。976年歙州有51763户,总人口约30万。宋朝占据歙县以后,979年,当时在歙县古关的县城和歙州州城被大水冲毁,歙县的风shui先生们发现在练江以东的乌聊山下,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地势较高,井水甘甜,土壤润洁而质地紧密,于是让地方官把歙县县城和歙州州城迁移到了今天歙县老城区。宋代的歙州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歙州商帮成为全国较有影响力的商帮之一,官府和民间办学之风大为盛行,这个时候,来自歙县的商人活跃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科举及第的人数达到了全国前列。1058年,王安石由江西取道徽州去宣州,夜过绩溪县翚岭,留有《过葛职方琳宅题壁》和《寄沈鄙阳》等诗篇。1085年三月,苏辙任绩溪县令,任内曾在城西门外筑堤防患,人称“苏公堤”。1102年歙州六个县有108316户,总人口约60万人。宋徽宗时期,1120-1121年方腊起yi,短暂占据过歙县,1121年北宋平定方腊起yi以后,把歙州改名为徽州,徽是美好的意思。古徽州一府六县的格局正式形成。1126年秋冬,岳飞由宜兴绩溪,访殿中侍御史胡舜陟,留有《与咸公话别》诗一首。南宋时期,1131年,岳飞进兵江西,途径徽州。 1175年呈坎 人罗愿编写了古徽州第一部地方志《新安志》。南宋时期是徽州的第三次移民潮。1172年徽州总共有120083户,估计总人口65-85万。1227年徽州有124941户。南宋的徽州是全国雕版印刷业和印书业的中心,大儒和学者不断涌现,家族办学,重视教育成为传统。徽菜也是在南宋时代从歙县起源的。徽州的歙砚、徽墨、茶叶、纸张、毛笔制造业和水果种植也在唐代的基础上更加发展。随着南宋定都临安府(杭州),为了供应杭州城市建设,徽州的伐木、采石、制砖和原始的木雕、石雕、砖雕产业繁荣兴盛起来,徽州的金银器制造也达到很高的水平。新安江的水运促进了深渡、渔梁、屯溪、万安等商业市镇的产生。宋代安徽经济文化重心在江淮之间的庐州 (合肥) ,徽州的文化和经济在南宋时期开始在安徽崛起,到了南宋晚期成为安徽经济排名第二和手工业排名第一的府州。唐宋时代,限于当时人对歙州和徽州贫困落后的固有偏见,李白(为黄山写过诗,没接受邀请)、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唐代大诗人和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均未上黄山游览。

1276年徽州投降元朝。1277年元朝改徽州徽州路,隶属于江浙行省建康道。1287-1290年,州民汪十千、胡发、柯大统、叶万文、吕童二等相继起义于歙、绩、婺源等地,先后遭到镇压。1290年徽州路有人口157471户,832589人。1351年春,徐寿辉率红巾军攻入徽州,同元军在境内作战达5年之久。1357年三月,朱元璋所部大将邓愈、胡大海攻克占领徽州,改徽州路为兴安府,奉小明王韩林儿龙凤年号。1358年朱元璋到徽州,召见休宁朱升、歙县唐仲实等人 ,徽州人朱升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字策。帮助朱元璋一统天下,建立明朝。1364年改兴安府为徽州府。

1368年明朝把徽州府并入中书省,1371年设置直隶,徽州府并入直隶,明朝洪武到永乐年间,明朝组织了几次迁移徽州百姓到今天安徽江淮地区居住的大移民。1376年徽州府总人口120762户,549485人。1403年徽州府设织染局,制造上贡帛。1421年徽州府属于南直隶。明清时期,徽州十分繁荣兴盛,在各方面达到了远超以往的巅峰。从14世纪末到15世纪中期开始,徽州成为了安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府州。15世纪明朝中期开始,徽州商人发展为全国与晋商并列的两大商帮之一,经营范围从早期的木材、茶叶、土产山货、文具发展到各行各业,垄断了江苏的食盐贸易,钱庄、典当、饭店、茶馆也成为徽州人主要从事的行业。徽商中,又以歙县商人占到6成以上。明清时期以歙县人为主的徽州商人垄断了淮南淮北的食盐贸易,并大大促进了苏南浙北地区江南城镇的发展,足迹遍布中国各个省区,并延伸到日本朝鲜蒙古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徽州人也随着徽商的外出经商而大量移民外地。15世纪中期,明朝成化年间,徽派建筑风格基本形成。嘉靖年间(1522-1566),江西弋阳腔传入徽州,产生徽州腔,是为徽剧先声。1555年,倭寇数千人入侵歙县绩溪,乡民奋起抵御,死17人,各县相继戒严,倭寇遁去。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歙县知县史桂芳在徽州府城之东修筑歙县县城,扩建徽州城,徽州城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1566年祁门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著成。隆庆年间(1567~1572),徽州漆工黄成著《髹饰录》,是为现存的唯一古代漆工专著;休宁县松萝山僧人大方创制松萝茶。1578年徽州府总人口118943户,566948人。1592年屯溪区人程大位著《算法统宗》17卷刊行。明朝嘉靖到万历年间,徽州岩寺人潘之恒创作黄山志书《黄海》,邀请和接待当时的著名文人到黄山游历,改变了16世纪以前国人对徽州的偏见,因为大量社会名流作诗撰文宣传,黄山徽州旅游的认知度和知名度开始打开。1616年徐霞客到徽州游览,先后游历齐云山、黄山,并作《白岳山日记》,《游黄山日记》。随着明朝末年徐霞客的到来,和《徐霞客游记》的刊印,黄山优秀的旅游资源逐渐被全国人知晓。1626年六月,歙县岩寺镇巨商吴养春被告私占黄山,遭魏忠贤逮捕,拷问致死,复派朝官借机敲诈,激起民愤。1627年二月底,民众冲入公署,赶走工部主事。十二月,魏倒台,“黄山大案”遂告平息。1627年休宁县人胡正言创制饾板彩印技法。

1645年清军攻入南直隶,当年农历六月徽州人金声组织民众kang清,九月清军击败金声组织的kang清yi军占领徽州。七月,黟县奴仆宋乞、朱太等结寨起义。九月,宋乞被刺。1646年三月,起义失败。是年,胡正言再创拱花印刷技法。1648年南明金声桓攻入徽州。1658年南明张煌言率部短暂占领徽州,1674年三藩之乱中耿仲明军曾短暂占领徽州。1667年设置安徽省,徽州府隶属于安徽省。清乾隆年间的1773-1792年屯溪人戴震参加编纂《四库全书》。1782年,绩溪县人胡天柱休宁县开设胡开文墨店。明朝中期到清朝前期,徽派木雕,砖雕,石雕从形成到发展,徽派盆景也在明朝晚期到清朝中期发展起来。当时的徽州文风鼎盛,人均考取进士的数量居于全国首位,绝对数量是全国前几名,其中又以徽州府治歙县的人口占大半。徽州人还在乱世中为中国保存了很多古籍善本。歙县雄村曹氏家族四世一品,影响了中国历史。根据嘉庆年间徽州6县在5个不同年份登记下的人口数,总和为2680960人,1820年徽州府的人口超过了2680960人。1835年道光帝委任陶澍在扬州进行盐法改革,改革废除了徽商对淮盐的垄断地位,放开食盐贸易的自由竞争。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向徽商摊派战争赔款。同时境外商人从此大量进入中国,开店设厂,洋货大量输入,这让徽商走向衰落。1851年,太平天国起yi爆发,1853-1863年,太平军与清军在徽州地区展开了长达10年的拉锯战。1860年六月十一日,清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统军自宿松进驻祁门县。1861年三月初二,曾国藩率军进攻歙县太平军,大败;四月初二,移驻东流县(今属东至县)。太平天国时期战争双方为了zhen压反对者和鼓舞士气,对徽州地区进行了can wu人道的大tu sha和qiang劫,很多古迹毁于一旦,徽州人口损失大半,太平军和清军的主战场是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而这正是徽商财产的主要所在地,洪秀全部下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还曾经下令抄没太平军占领区所有徽商的家产,诛sha徽商家族,供给太平天国国库。清政府也加紧盘剥徽商,徽商向清政府缴纳摊派份额和捐献军饷一亿两以上的白银。徽商的财富大多在战火中毁于一旦。战后,中国经济已经走向近代化,徽商的封建思想跟不上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方式,徽州没落了。1875年祁门人胡元龙、黟县余干臣分别试制红茶成功,这就是十大名茶之一的祁红。清朝光绪年间徽州歙县(今属徽州区)人谢正安创立谢裕泰茶庄,研制发明了十大名茶之一的黄山毛峰茶。1896年五月,休宁县城及万安、屯溪两镇开设邮政分局,属大通总局。1900年,歙县城内创办崇一学堂,为徽州最早的新式学校。1905年,休宁县人余显谟创办大盛织布厂。1904年徽州府有人口164237户,738875人。1910年,徽州架设第一条电信线路,由贵池殷家汇经歙县至屯溪。1911年,屯溪建立电报局,歙县(深渡),祁门县建立电报支局。

1911年,武昌起义后,徽州知府许月涵、歙县知县宋灿弃官逃跑。徽属各县相继光复。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徽州并入北洋(军)阀统治区,民国初年,徽州地区军fa混战民不聊生,徽州在1916年袁shi kai死后相继属于段祺瑞、曹锟、张作霖和孙传芳的势力。在1927年国民dang占领了徽州。1928年徽州户籍人口993623人。1929年徽州建成第一条公路。共产dang方志min率领的红jun在1930年代初曾经在徽州部分地区建立su区。1933年屯溪到杭州的公路建成通车。抗战时期,大量军民涌入休宁县的屯溪镇,1938年屯溪镇取代了歙县县城成为徽州黄山市的中心。抗战时期日军飞机几次轰炸屯溪、岩寺、歙县绩溪。1947年徽州六县总人口781295人。1949年4月30日屯溪、歙县解放,1949年5月28日,guo、gong双方在休宁溪口镇豸山展开最后一场战斗,当日红旗插上山顶,俘虏国民dang安徽省头目,宣告了徽州安徽全境的解放。同年婺源最终被划出徽州。1979年邓先圣游览黄山,做出了一定要把黄山旅游的招牌打出去的讲话,确立黄山旅游兴市发展战略。1984年汤口划出歙县并入黄山区。1986年歙县成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绩溪县划出。1988年划出歙县西部几个乡镇成立徽州区。

徽州特色

徽州的特产有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松萝绿茶、徽墨、歙砚、三潭枇杷、三口蜜桔、徽州雪梨、金丝琥珀蜜枣、腊八豆腐、竹笋、花菇、蕨菜、石耳、菜籽豆腐、石鸡、五城茶干、五城米酒、徽州贡菊、荷包红鱼、香榧子、山核桃、猕猴桃、灵山西瓜等,徽州菜与安徽江淮和江南沿江地区的菜肴相比重油盐,重视火候,比较喜欢咸辣,喜欢用猪油和酱炒菜,用火腿和冰糖提味,以烹调山珍、红烧菜和炒菜见长。而合肥一带做菜咸淡适中,很少吃辣,口味鲜中带咸,重视刀工,炒菜用植物油,长于蒸菜和烹调淡水鱼虾和家禽。光论蔬菜就和合肥出产的有明显区别,合肥有的鸡毛菜(细如鸡毛的青菜)和乌菜(白杆卷叶)徽州本地不产,徽州人很少吃青黄瓜,喜欢吃黄瓜继续增大后的冬瓜色的老黄瓜,合肥人几乎不吃的山芋杆在徽州也是一种蔬菜,还有合肥不产的苦马、蕨菜等蔬菜。徽州出产的茶叶、笋和柑橘无论质量和产量都大大超过合肥。鱼虾和家禽则都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口感都没有合肥好。合肥常见的银鱼、毛鱼、千张结(豆制品)徽州几乎看不到。合肥人说的豆腐果,徽州叫豆腐角,合肥人说的豆角(豇豆)徽州叫羊角。因为徽州古代粮食不能自给和徽州人主要是北方中原移民的后代,徽州人更爱吃炒面和馄饨,合肥人则因为6000年以来一直种稻几乎不种麦,主要是洪武以后江南移民的后代,更爱吃炒饭和粥,一天至少中晚餐基本吃米,解放前出生的老合肥土著一年365天,350天三餐吃米。各种米食小吃的数量超过100种(排除盖浇饭的数字)。徽州炒面比合肥硬,合肥的炒饭比徽州硬而油少。徽州人能吃猪血、鸭血、能用榨菜肉丝和猪血鸭血做汤做菜,而合肥人不吃榨菜肉丝汤和猪血,也很少吃鸭血。当地下面条做馄饨常用的配料是榨菜、油渣、虾干,合肥则不加。徽州口味和浙西、赣北有些相似,合肥的口味则和扬州有些相似,面食种类接近苏南,合肥常见的面食主要是包子、小笼包、生煎包、锅贴饺、馄饨、葱油饼、鸭油烧饼还有很小的炸面团名叫狮子头,面条本地土著一般不爱吃。徽州名小吃有黄山烧饼、徽州粿、徽式浇头面、徽州馄饨等,名菜有臭鳜鱼、火腿炖问政山笋、毛豆腐、刀板香、花菇炖石鸡、胡氏一品锅、鱼咬羊、中和汤、蕨粉圆子等。徽派建筑白墙,黑瓦,三星高照和五岳朝天式的马头墙,高墙,四合院,四水归堂的小天井,以精致华丽的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等装饰,是我国六大建筑代表流派之一,徽派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和徽派盆景全国闻名。明清徽州人崇文重教,学优则仕,贾而好儒,吃苦耐劳,节俭度日,恪守程朱理学,重视诚信,喜欢外出经商。现代徽州人以崇文重教,讲究礼貌,节俭勤劳为主要特点,没有争议的徽州名人有歙县的方腊、汪道昆、许国、程君房、渐江、鲍至道、江春、曹振镛、王茂荫、黄宾虹、陶行知、张曙,绩溪的胡宗宪、胡天注、胡雪岩、胡适(还有胡祖籍也是绩溪),徽州区的潘之恒、谢正安,屯溪区的程敏政、程大位、戴震,休宁的程灵洗、金声、査士标,黟县的赛金花、张小泉,祁门的汪机、马曰琯,婺源江永(朱熹和詹天佑祖籍也是婺源)等。主要景点有黄山黟县的 西递 、 宏村 、 南屏 村,歙县徽州古城、徽商大宅院、许村、雄村、棠樾牌坊群,绩溪龙川、鄣山大峡谷、太极湖村,屯溪的老街和花山迷窟、徽州区的 呈坎 、唐模休宁齐云山,祁门牯牛降等。地方戏剧是徽剧。徽州的主要构成部分,黄山市以香樟为市树,杜鹃为市花,市鸟是画眉。徽州方言,除了黄山区大部地区以外,为徽语,徽语五里不同音,古徽州一府六个县相互之间方言差异大,不能正常沟通。黄山黄山以北地区为基本被江淮官话同化的吴语,区号0559.车牌开头皖J。

屯溪

屯溪区是黄山市中心城区,在宋元明清时期还是休宁县的一个镇。位于徽州盆地中央,也是横江、率水与新安江汇合处。或初名于东汉末年,别称昱。因208年孙权派大将贺齐率兵平定皖南山岳屯兵于此而得名,今屯溪之黎阳,东汉末期为犁阳县治,西晋改犁阳县为黎阳县。隋朝以后直至解放,屯溪均隶属休宁县,南宋时期屯溪镇因为南宋都城临安的建设需求发展为徽州竹木、石料和茶叶等其他特产外运的水码头。明清时代为徽州四大镇(屯溪、岩寺、万安、渔亭)之一。抗战时大量难民涌入屯溪,1938年屯溪正式取代歙县县城从唐朝以后就有的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1949年5月,屯溪市人民政府成立。此后,屯溪始终为徽州专区(地区)驻地。1987年国务院批准撤销徽州地区成立地级黄山市,屯溪撤市建区。这个区主要景点是屯溪老街和花山迷窟、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除此以外还有戴震故居,程大位故居,程氏三宅,黎阳印象、屯浦归帆、2020年7月7日被洪水冲毁,正在重建的镇海桥。屯溪区的名人有明代高官程敏政、明代数学家程大位、清代哲学家思想家戴震。屯溪是黄山各地土特产的集散地,所有徽州特产这里都能买到,也是徽州黄山整个地区的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来黄山市旅游主要也是选择在屯溪住宿。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歙县到屯溪后遇到在屯溪一家纺织厂上班的旧识程叔叔,他把我带到徽州文化博物馆。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沿革于黄山市博物馆,新馆2008年1月8日正式开馆,同年全面免费开放。位于黄山市屯溪迎宾大道50号,馆藏文物近10万余件。徽墨、歙砚、新安书画、徽州文献、徽州三雕是馆内的特色藏品。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第二批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安徽省青少年维权岗以及省、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徽州人与徽州文化》,分为:走进徽州、天下徽商、礼仪徽州徽州建筑、徽州艺术、徽州科技六个部分。

展示内容有:新安大好山水、徽州徽州人、明清徽商、徽州女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徽州宗族、新安医学、科技之星、文房瑰宝、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州村落、徽州民居、徽州三雕等。

参观须知:

地址:安徽黄山市机场迎宾大道50号

邮编:245000

电话:0559-2574222

电子邮箱:hzwhbwg@163.com

博物馆网站:www.zghzbwg.com

开放时间:09:00-11:30 13:30-17:00 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票价: 免费开放

清末民国国画大师黄宾虹画作

徽州的姓氏和安徽其他地方有明显不同,汪、程、方、江、鲍都是很具有徽州地方特色的姓氏,徽州姓这5个总人口不多的姓的人远多于其他地区。尤其是汪、程、方三个姓氏是徽州最古老的姓氏。

博物馆里青铜器主要出自屯溪奕棋镇西周春秋墓葬群。春秋蛇纹单柱铜器,一件山越人制作的青铜器,纹饰和器形都和当时中原的青铜器迥异,正因为如此,它的用途至今不清楚。

春秋跪跽铜俑,从戴冠束发和跪跽与地来看,春秋时期徽州山越人的服饰装束已经收到中原华夏文明的很深影响。

春秋云纹五柱铜器,形状有些像今天的光猫、路由器,用途不明的山越人制作的青铜器

棘刺纹铜尊,一件相当于酒坛子作用的酒器,像棘刺纹、编织纹、蛇纹、乳钉纹都是当时山越人特有的青铜器纹饰。

编织纹兽耳铜簋,一件古代山越人制作的用来煮饭盛饭的器具。

春秋时期山越人制作的原始青瓷尊

清代刀马人物瓶

清代漆盒

清代结婚,新娘乘坐的花轿。

清代的圣旨

清代状元及第银饰

明万历龙纹青花瓷大罐

清代瓷瓶

本篇游记共含 18909个文字, 108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黄山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