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濠江漫游纪行(用镜头记录)【加强版】
- 出发时间/2019-05-06
- 出行天数/2 天
- 人物/家庭出游
- 人均费用/1000RMB
------- ------ ----- ------- ----- -----
*由于港澳在珠江口的毗邻关系加上又都是特区,往往到香港旅游都会兼顾到澳门漫步一下。近几年在香江漫游都会绕道澳门然后回大陆。
历史的原因,香港,澳门这两个小渔村原来都有一些别称叫什么什么江,为了更显得接地气一些,澳门的游记也就冠以濠江作为题头,以后有续即以序号区分。
澳门(葡语Macau、英语Macao),别名妈港、濠江、梳打埠等,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个国际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有澳门历史城区、大三巴牌坊、观光塔等。
城市百科是这样介绍的:
澳门的行政区划图如下:
海滨风光
经友谊圆形地直达关闸,遂开辟了一条新路-友谊桥大马路。沿途可见一些海滨风光,天气好的时候在镜头前是很漂亮的,,,
(本图源自网络)
澳氹大桥
嘉乐庇总督大桥(Ponte Governador Nobre de Carvalho ),连接澳门半岛与凼仔岛之间的第一条大桥。是葡萄牙桥梁专家贾多素设计。大桥原为澳督的名字命名为嘉乐庇大桥,后因市民通称澳氹大桥,便取而代之。
澳门镜海长虹,大桥全长2569.8米,引桥长2090米,桥面宽9.2米, 对开各两车道,两侧还留有0.8米的人行道,横跨澳凼海面,弧度很大,有如长虹卧波,设计独特,予人既雄伟又玲珑的印象,给古老的澳门平添现代气息。大桥由葡萄牙桥梁专家贾多素设计、建筑,线条简洁大方,色调明快,与两岸建筑风格十分和谐。入夜后,桥灯吐亮,如珠连串,又给濠江夜空增添璨璀光彩。在不同季候,无论日夜,大桥都被烘托出秀丽的身影,成为澳门的风景线,也成为澳门发展的标志。
澳门街道
澳门街道的形态,正如其他城市一样,与其地理特征和历史轨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澳门地狭而岗陵满布,周边河道又带来大量泥沙,为澳门街道格局带来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十九世纪初,澳门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工程,为澳门街道布局带来新的机遇。二十世纪末叶,澳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交通的需求亦为澳门的街道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澳门历来出现过的街道种类有 (以中文为准):大马路、马路、街、路、石级、公路、围、圆形地、前地、巷、斜巷、斜坡、牧羊巷、里,以及另外几个特殊的名称为“海景花园”,“聚龙旧社”,"嚤啰园路",“亚马喇土腰/关闸马路”,“炮兵马路”,“路氹连贯公路”和“玛利二世皇后眺望台”。
澳门的街道名牌,以葡萄牙瓷砖画(azulejos)艺术作为蓝本。其蓝色和白色的主调,配以中文和葡萄牙文的街道名称,成为了澳门的地方特色之一。在葡萄牙管治时期,街道名牌的葡文名称一般占了名牌四分之三的面积,中文则占四分之一。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后,便把街道名牌的设计修改,中葡文街名各占名牌面积的一半,中文在上,葡文在下。而街道的中文名称也由原来的直书改为横书。民政总署正逐步更换澳门的街道名牌,其中离岛区的街道名牌已全部采用新的设计,澳门区旧有的街道名牌设计也正逐渐减少。
澳门有不少名字冗长的街道名称,在华语地区来说十分罕见。这些街名大多以葡萄牙军官政要,或历史人物的名字命名,然后以粤语音译出来。比较多人认识的有:沙嘉都喇街、士多纽拜斯大马路(官方名称或作士多鸟拜斯大马路)、爹美刁斯拿地大马路、华士古达伽玛花园等。另外有一些主要街道的原名很冗长,大家习惯另取较易记的名字甚至使大众忘记原名。如俗称新马路的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俗称荷兰园正街或荷兰园大马路的肥利喇亚美打大马路、俗称提督马路的罅些喇提督大马路、俗称澳氹大桥的嘉乐庇总督大桥等。也有一些以街名的谐音而衍生的谑称,例如把沙嘉都喇街称作“沙煲罂罉街”;“巴素打你屁股街”或“揸把扫把打你屁股街”作巴素打尔古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