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环游东半球(28):看见真实的巴尔干|塞尔维亚、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背包环游攻略指南

  • 出发时间/2019-08-30
  • 出行天数/105 天
  • 人物/一个人
  • 人均费用/7500RMB

高能预警

1.您现在打开的并不是一篇普通的游记,这里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爱情,也没有惊险刺激的冒险故事,但这里有打开旅行真相之门的钥匙;

2.这是一篇真正关于西巴尔干地区的旅行攻略指南,全文约2700图85000字,纵览古今历史政治变化,横窥各国社会百姓生活,不仅有各个著名景点的独立点评,更有若干鲜有人至的户外路线和冷门小众景点的解锁方式;

3.考虑到阅读全文可能会占用大量时间,建议您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阅读,或先收藏下本文,再利用碎片化时间慢慢消化。

序言

2019年8月30日,离开卡萨布兰卡,我飞抵贝尔格莱德,开启了本次“环游东半球”的东欧之旅。本文中所要探访的5个国家(也是本次环游之旅经过的第31-35国),分别为塞尔维亚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为了方便行文,下文我们将其统称为“五国”或“巴尔干五国”)。

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在地理意义上与巴尔干半岛有关的国家共有13个,但在历史政治学上的分类是只包含了原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大部分国家和阿尔巴尼亚,也被称为“西巴尔干”。

西巴尔干疆域辽阔,之所以选择环游这五个国家原因其实很简单——对中国游客免签或有条件免签。

(一)
环游巴尔干,最普遍的玩法就是自驾游——我们马蜂窝里在西巴尔干开着车、带着单反和无人机、边走边拍的蜂首游记作者不在少数。很多游记对这里的网红景点如数家珍,但真正系统性反映五国社会生活的游记却寥寥无几。

自驾是件很爽的事情,有时我也挺羡慕的,省力省时间,哪里都能去,但说句得罪人的话——往往行色匆匆,能看见沿途风景,但无暇观察人心。我偏是要慢慢走慢慢游,要细数五国的优美风景,更要洞悉五国的社会真相。

(二)
本篇游记攻略主要分四个篇章,从“行前认知”、“真实感受”、“旅行技术”、“穷游攻略”这四个不同的方面记录本人在巴尔干五国背包环游三个多月的真实认知感受和穷游技术攻略。

“行前认知篇”将通过针对巴尔干五国的语言、民族、宗教、历史、政治等诸多方面展开讨论,抽丝剥茧般地讲述事实真相,客观地评判是非曲直;

“真实感受篇”将着重于讲述当今五国社会文化习俗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物价工资、教育医疗婚嫁统统都有涉及,并会给出个人对五国社会现状的观察和理解;

“旅行技术篇”主要讨论五国的签证、货币及一系列穷游省钱小技巧;

“穷游攻略篇”会对针对五国各个旅行目的地的景点进行点(tu)评(cao),划出参观重点和注意事项,也会有一些穷游的交通攻略、门票和营业时间信息,甚至给出连LP都没有的重要信息和影像资料,坚决要让你在游玩之前就能明明白白做出取舍。

文中其他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还包括:
a.在西巴尔干地区旅行安全吗?
b.五国帅哥美女大对比!
c.不带现金出门,如何在巴尔干各国解决支付或取现的终极问题?
d.如何在这些国家里挑选适合自己探访的城镇?
e.说说热门旅游城镇的最佳观景点在哪里?
f.什么!塞尔维亚网红景点“泽蒙小镇”是错误的叫法?真名居然是……
g.独自穿行于“被诅咒的山脉”——塞斯
h.千窗之城——培拉特
i.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城市——奥赫里德
j.惊艳的彩色清真寺——泰托沃
k.爱情锁的起源地——弗尔尼亚奇卡
l. PH值达到11.75的强碱性矿泉居然是这个味道!——莫克拉戈拉

(三)
此次巴尔干五国之旅一共历时105天,跨越夏秋冬三季,逆时针环游探访了27个大小城镇,顺序依次如下:

贝尔格莱德(Belgrade)→诺维萨德(Novi Sad)→巴尼亚卢卡(Banja Luka)→萨拉热窝(Sarajevo)→莫斯塔尔(Mostar)→波奇泰尔耶(Pocitelj)→特雷比涅(Trebinje)→科托尔(Kotor)→布德瓦(Budva)→乌尔齐尼(Ulcinj)→斯库台(Shkoder)→塞斯(Theth)→地拉那(Tirana)→都拉斯(Durres)→培拉特(Berat)→吉诺卡斯特(Gjirokaster)→萨兰达(Sarande)→科尔察(Korce)→奥赫里德(Ohrid)→斯科普里(Skopje)→泰托沃(Tetovo)→尼什(Nis)→弗尔尼亚奇卡矿泉镇(Vrnjacka Banja)→乌日策(Uzice)→木头城(Mokra Gora)→维舍格勒(Visegrad)→萨拉热窝→亚伊采(Jajce)→贝尔格莱德

(↑其中包括了塞尔维亚6个城镇,波黑7个城镇,黑山3个城镇,阿尔巴尼亚8个城镇,北马其顿3个城镇)


再次友情提示:
【由于本游记篇幅较长,相当于一部中篇小说,知道大家时间宝贵,所以请务必使用“目录”按钮,先了解游记的提纲要领,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阅读。

虽然本文的大标题是“看见真实的巴尔干”,但如果只是为了休闲度假自拍晒照,那么看不看见、真不真实都是无所谓的,所以只是想了解一些景点玩法和实用信息,但对真实社会现状不太感兴趣的小伙伴,就可以直接打开“目录”,跳到后面的“旅行技术篇”或“穷游攻略篇”,快速检索需要了解的旅行信息。

本文中带“❁”的标题表示重点提示,带花数量越多,说明包含的信息越重要,或参观游览的推荐级别越高】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硝烟弥漫过后的巴尔干终将向我们露出最真实的一面。

一、行前认知篇

原则上我是不喜欢在自己的游记中多说政治历史的,因为难免给人感觉有故意卖弄的嫌疑,但是既然到了巴尔干半岛,如果不了解他们的政治历史,是很难获得最佳旅行体验的,你去任何教堂、清真寺、博物馆、艺术馆和纪念碑可能都不会有太大的感觉,有如走马观花不知所云,整个旅行过程起码少了一半了乐趣。

本篇当中我将打破国界限制,按照一个整体来比较分析五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治情况,并在一些历史事件后随机补充相关的景点及其所在地,以便大家融会贯通,提高旅行体验感。

1.五国的语言一览

官方的表述如下:
1.塞尔维亚塞尔维亚语;
2.波黑:波斯尼亚语;
3.黑山黑山语;
4.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语;
5.马其顿:马其顿语和阿尔巴尼亚语。

看了上面这串语言名字,相信你懵逼的心情肯定跟当时的我是一样的。但是不要急,听完我接下来的解释,你就都明白了。

塞尔维亚波黑黑山(还包括克罗地亚)其实说的就是同一种语言,没有区别,最多口音上有点区别,他们相互是完全能听懂的,也就好比是河北河南山东方言之间的区别。

马其顿语也属于斯拉夫语系,维基百科上称其为保加利亚语的一种方言,与保加利亚语有很高的相似度,但经过本人与北马其顿百姓反复确认,马其顿语还是更接近上述塞波黑三国语言,口音有所不同,但一般都能听懂,他们的区别就好像普通话和西南官话之间的区别。

阿尔巴尼亚语则与上述斯拉夫语们完全不同,有自己的语言体系,同时也是科索沃的官方语言,北马其顿的第二官方语言,阿尔巴尼亚语之于上述的斯拉夫民族语言,就像是泰语之于汉语。

最后提一下这五国百姓的英语能力,其中黑山最好(即使老年人也能聊上几句),其次是阿尔巴尼亚(普通超市餐馆营业员都能交流),北马其顿英语水平勉强还行,波黑塞尔维亚英语水平最不济(推测与这两个国家普遍使用西里尔字母有关,一般来说本身母语使用拉丁字母会对学习英语有正向激励作用)。

总的来说,这五国百姓或多或少都有能说英语的人,年轻人会说的居多,万一有什么困难多问几个人总有会的,实在不济就用谷歌翻译,或是看图说话。

2.五国的民族与宗教一览

从官方的数据来讲,这五个国家的主要民族和宗教大致是这样的:
1.塞尔维亚:83%为塞尔维亚族,几乎都是东正教;
2.波黑:50%为波斯尼亚克族(穆斯林族),31%塞尔维亚族,16%的克罗地亚族,这三个族分别对应伊斯兰教、东正教和天主教;
3.黑山:45%的黑山族,29%的塞尔维亚族,这两个族都属于东正教;
4.阿尔巴尼亚:几乎都是阿尔巴尼亚族,其中59%为穆斯林,基督教徒一共约17%;
5.北马其顿:64%是马其顿族,25%是阿尔巴尼亚族,总人口中62%属东正教,35%属伊斯兰教。

你千万别小看了这些国家的民族和宗教成分,正是这些民族和宗教的差异才导致了从古代到近现代整个巴尔干地区,甚至整个世界的混乱。曾经“巴尔干火药桶”的称号岂是浪得虚名?

所以说,民族和宗教肯定是我们在巴尔干旅行前必须了解的重中之重,这里大部分的历史人文景点几乎都与之有关。

3.一分钟概览五国古代史

公元前2世纪,古罗马人统治了巴尔干的沿海地区【波黑国家博物馆(萨拉热窝)、罗马歌剧院(都拉斯)、北马其顿考古博物馆】;

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是巴尔干地区的主要统治者,东正教在这里被逐渐传播开来;

公元6世纪,斯拉夫民族进入西巴尔干地区,并逐渐扩大强盛,而阿尔巴尼亚人被迫陆续向南迁徙;

公元9世纪,马其顿的统治权常在保加利亚、拜占庭和塞尔维亚之间转手;

公元12-14世纪,塞尔维亚帝国正式成立,有了自己的国家主权和法典,并逐渐走向巅峰【塞尔维亚国家博物馆(贝尔格莱德)】;

公元1377年,斯拉夫民族在波黑中部建立了波斯尼亚王国,规模不大,统治时间也不长,但被认为是现代波黑的起源【亚伊采要塞(亚伊采)、波奇泰尔耶城堡(波奇泰尔耶)】;

14世纪后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始了对巴尔干半岛各国的征服之旅,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阿尔巴尼亚的民族领袖——斯坎德培阻挡在了阿尔巴尼亚北部地区【斯坎德培广场(地拉那)、克鲁亚城堡与斯坎德培博物馆(克鲁亚)】;

15世纪,奥斯曼帝国依次吞并了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波黑黑山的大部分地区,由此开始了一段长达五百年分分合合叛乱不断的艰苦统治【卢碧卡公主故居(贝尔格莱德)、穆罕默德·帕夏·索科洛维奇桥(维舍格勒)、加齐哈兹维伯格清真寺(萨拉热窝)、阿斯拉纳吉奇古桥(特雷比涅)、斯金杜利大宅(吉诺卡斯特)、穆斯塔法帕沙清真寺(斯科普里)、彩色清真寺(泰托沃)等等】;

公元1420-1797年,黑山的西部地区总体属于威尼斯共和国【城堡防御工事(科托尔)】;

19世纪下半叶,巴尔干各国纷纷爆发革命和战争,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开始动摇【马其顿抗争博物馆(斯科普里)、贝利马科维奇城堡(弗尔尼亚奇卡矿泉镇)】;

1878年,在俄土战争中战败的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列强签立了《柏林协议》,憋屈地吐出了巴尔干列国;

1882年,塞尔维亚王国成立;

1908年,波黑被奥匈帝国吞并;

1910年,黑山王国成立【采蒂涅王宫】;

1912年,阿尔巴尼亚独立,定都为都拉斯【皇家别墅(都拉斯)】;

1913年,经过二次巴尔干战争,苦难深重的马其顿再次被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瓜分,其中塞尔维亚获得的就是如今北马其顿的领土【马其顿抗争博物馆(斯科普里)】。

4.五分钟了解五国近代史

1914年6月,主张波黑从奥匈帝国独立的激进组织派出刺杀团,其中一个名叫普林西普的爱国青年(爱国贼)在萨拉热窝的拉丁桥上成功枪杀了奥匈帝国的王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随即爆发一战【拉丁桥与暗杀博物馆(萨拉热窝)】;

1915年,塞尔维亚全境被占,整个巴尔干被收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版图;

1918年,一战结束,南斯拉夫王国成立,版图囊括了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北马其顿,以及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彼得一世故居官邸(贝尔格莱德)】;

1941年,二战中的南斯拉夫王国被周围同属轴心国的邻国瓜分,其中科索沃暂时合并入了阿尔巴尼亚(相继由意大利德国占领),波黑克罗地亚纳粹傀儡政府吞并,还分出了德占区和意占区;

二战中,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联盟和霍查领导的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开始崭露头角【南共二大会址博物馆(亚伊采)、碉堡博物馆(地拉那)】;

1945年,铁托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其国境与南斯拉夫王国相当;

1946年,霍查坐上社会主义阿尔巴尼亚的头把交椅;

1948年,铁托与斯大林交恶,南斯拉夫被苏联从社会主义阵营中清除;

同年,霍查领导的阿尔巴尼亚跟随苏联,与南斯拉夫决裂;

1956年,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开始批判已去世3年的斯大林,作为斯大林铁杆粉丝的霍查愤然与苏联决裂,阿尔巴尼亚遂转投中国毛的阵营;

1961年,铁托实行了一系列类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策行为,使南斯拉夫国内经济好转,各项政策也向少数民族倾斜,起到了很好的稳定各族情绪的作用;

1966年,中国阿尔巴尼亚的天量无偿援助,使中阿关系达到巅峰,毛向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发去贺电,称赞霍查领导下的“英雄的人民的阿尔巴尼亚,成为欧洲的一盏伟大的社会主义的明灯”;

1967年,阿尔巴尼亚进入Culture Revolution时期,霍查宣布阿尔巴尼亚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 无神论国家”,所有教堂、清真寺、修道院和其他宗教机构都将被关闭、拆毁,或改建成仓库、作坊、体育馆和文化中心【斯库台大教堂、帕鲁策清真寺(斯库台)、科尔察复活大教堂(科尔察)】;

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以阿尔巴尼亚为首的23国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

1972年,中美建交后,霍查认为自己遭到了最亲密战友的背叛,中阿关系受到了影响;

1976年毛去世后,中方厌倦了霍查的索求无度,并逐渐停止了无偿援助,阿尔巴尼亚遂与中方交恶,霍查指责中国为“最危险的敌人”、“修正主义”、“背信弃义”,终于在1978年成为了最封闭孤立的欧洲国家;

从1972-1978年,霍查的阿尔巴尼亚号称为了防止阶级敌人入侵,利用中国援助的钢筋水泥,在全国建造了超过17万个碉堡,其中实战用的小碉堡16万多个,防空洞要塞性质的大碉堡1万2千多个,此时的阿尔巴尼亚就有一个如与世隔绝的“碉堡之国”【碉堡博物馆(地拉那),阿尔巴尼亚各地随机出现的各种碉堡】;

1980年,铁托去世【南斯拉夫博物馆与铁托墓(贝尔格莱德)】;

在随后的整个80年代,南斯拉夫的经济水平开始走下坡路,民族主义情绪抬头,为后来的多次战乱埋下祸根;

1985年,霍查去世【地拉那金字塔(地拉那)、霍查故居(地拉那)、民俗博物馆(吉诺卡斯特)】;

1989年8月,身为阿尔巴尼亚族的特蕾莎修女首次到访地拉那阿尔巴尼亚政府方面以最高规格接见了这位天主教圣人【阿尔巴尼亚国家博物馆(地拉那)、特蕾莎修女故居纪念馆(斯科普里)】;

1990年12月,阿尔巴尼亚正式取消了所有对宗教活动的禁令,与此同时,有将近10万民众离开阿尔巴尼亚,前往各个邻国(德国意大利希腊)打工或经商,臭名昭著的阿尔巴尼亚帮派也随之壮大;

1991年,苏联解体。

5.二十分钟细看五国当代史

(1)东欧剧变下的西巴尔干

1991年3月,阿尔巴尼亚美国恢复外交,并在次年去除了国旗上象征共产主义的五角星,彻底倒向西方阵营;

与此同时,曾经下葬于阿尔巴尼亚祖国烈士陵园的霍查也遭到彻底清算,陵墓被破坏,遗体被迁到了如今的萨拉平民公墓【霍查墓(地拉那)】;

1991年6-9月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北马其顿先后全民公投从南斯拉夫独立出去,其中斯洛文尼亚爆发了十日战争,克罗地亚爆发了四年独立战争,只有北马其顿平稳过渡全身而退;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宣布解体;

1992年初,黑山公投决定留在南斯拉夫;

1992年3月,波黑的穆族和克族政团通过公投决定从南斯拉夫独立,但波黑境内的塞族政团缺席投票以示抗议独立,并宣布其管辖的自治州从波黑独立并投奔南斯拉夫,由此一场旷日持久惨绝人寰的波黑战争拉开了序幕。

(2)1992-1995年波黑战争 ❁❁

一、大背景

1.铁托去世后,整个南斯拉夫经济整体下行,大不如从前;

2.苏联解体后,东欧各国意识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南斯拉夫各地民族主义情绪爆发;

3.东西统一后的德国希望拉拢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到自己阵营成为自己的小弟,既能增加自身与社会主义邻国之间的缓冲带,又能获得两国的丰富资源;

4.美国希望借机瓦解分化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在巴尔干地区寻找盟友站稳脚跟,也防止当时刚刚解体的苏俄死灰复燃与南斯拉夫合流西进。

二、战前形势

1.波黑拥有南斯拉夫乃至整个巴尔干最复杂的民族与宗教构成,该地区有44%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族(穆族)、32%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塞族),以及17%信仰天主教的克罗地亚族(克族);

2.南斯拉夫多个邦联公投独立,德国奥地利在武器资金和外交上大量支持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与南斯拉夫中央政府进行内战,其中斯洛文尼亚获得了成功,而克罗地亚则陷入苦战;

3.波黑欲跟风独立,而境内亲南斯拉夫的塞族人反对独立,并成立了“塞族共和国”;

4.波黑在1992年3月通过公投宣布独立,塞族方面集体缺席抵制公投;

5.公投日当天,有一户塞族家庭从教堂里办完婚礼,高举塞族旗帜,唱唱跳跳的进入市中心的穆斯林社区,结果遭到了攻击,新郎父亲身亡,牧师受伤,此次事件被认为是波黑战争的重要导火索之一【旧东正教堂(萨拉热窝)、瑟比利喷泉广场(萨拉热窝)】;

6.塞族共和国宣布从波黑独立,定都巴尼亚卢卡【塞族共和国博物馆(巴尼亚卢卡)】;

7.穆族和克族以维护国家统一为名,立即对萨拉热窝的塞族势力进行了清剿,大量塞族平民被屠杀;

8.1992年3月底,塞族武装血洗了塞波交界的穆族小镇比耶利纳,史称“比耶利纳大屠杀”↓;

9.1992年4月6日,十二个欧共体国家承认波黑独立,当天塞族军队炮击萨拉热窝,并占领机场,开始了对该城长达3年零10个月的围困(萨拉热窝围城战为现代战争史上对首都的围城战之最,时长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3倍),波黑战争正式开始。【萨拉热窝市政厅、反人类屠杀博物馆(萨拉热窝)】

三、战争过程

第一阶段:1992年4月-1992年底

作战各方:塞族武装VRS、穆族武装ARBiH、克族武装HVO(三方混战)

客观因素:
1.由于塞族VRS师承南斯拉夫人民军(南斯拉夫人民军是仅次于俄英法德的欧洲第五大军事集团),当时即使穆克武装联手也完全不是其对手↓;

2.联合国对冲突各方实施武器禁运,但克族能从背后的克罗地亚和德奥获得装备补给,而南斯拉夫的坦克大炮则源源不断的从边境运达塞族前线,只有穆族最悲催无奈,因为他们周边根本没有朋友。

战况:
1.在1992年3月底~6月间,战斗主要发生在波黑东部及西北部,塞族VRS攻占了大片城镇,并开始有计划的抢劫、驱逐、清洗当地穆族百姓;

2.同年6月,克族HVO与穆族ARBiH联手攻下波黑重镇莫斯塔尔,并对塞族平民实施了清剿、xing侵和酷刑;

3.同年7月,克族单方面突然成立“赫波克罗地亚共和国”,定都莫斯塔尔,并与穆族出现矛盾;

4.1992下半年,由于萨拉热窝的守卫部队约有7-8万人,但围城的塞族武装只有12000人,所以塞族VRS无法有效攻下城市,只能对萨拉热窝进行愈加严密的围困,除了持续炮击外,还在重要街道安排了狙击手,对街上采购物资的平民进行无差别攻击,更会不定期进城突袭平民住宅,进行劫掠jian杀【狙击手大道(萨拉热窝)】;

本篇游记共含 81256个文字, 2668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塞尔维亚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