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山西太原 穿越古老
- 出发时间/2019-11-07
- 出行天数/2 天
- 人物/情侣/夫妻
- 人均费用/1000RMB
想想作为华夏民族的子民,作为山西大槐树下迁徙至安徽的后代,对于中原文化发展的摇篮河南和山西两个省份,竟然涉足很少,虽然自我感觉是中原人,对面食熟悉,受老妈的影响对豫剧熟悉,对黄土熟悉,家里有着老爸在60年代初在太原带兵时的黑白照片。。。可我真是在2019年深秋,第一次来到晋祠,来到山西博物馆,来到迎泽公园。
空中看松花江水系
当飞机在太原机场下降时,第一次感觉飞机越过城市正上空飞行,太原高楼林立,飞机渐渐降落,让人不禁有点担心。汾河自北向南穿过太原这座城市。
山西博物馆
首先来到山西博物馆。既然来到太原,避不开历史,不如也自己认真地学习一遍。这也是第一次这么认真地写这种“游记”。
山西是个狭长的四边形,西边吕梁山,东边太行山,把整个山西框在这个图形里。山西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
“考古表明,远古时代,山西南部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运城垣曲县“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约在1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群就在山西晋南地区繁衍生息,其中运城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的火烧骨,把中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历史向前推进了100万年;约在10—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山西汾河两岸和大同、朔州一带,已经出现了比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西南部已经成为当时诸多邦国的中心。对临汾襄汾县陶寺遗址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这里是帝尧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国所在区域。这使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后中国史前传说的尧舜禹时代由传说成为信史,中华5000年文明史由此得到证实。
大禹去世后,其子启继位。夏朝早期的统治中心在今山西晋南夏县一带,今夏县东下冯遗址是重要的夏墟。”
在位于山西南部与河南交界的一个叫丁村的地方,那里发现了最早的人类牙齿化石,是一个10余岁孩子的牙齿。
古代人类确定二十四节气的痕迹。通过阳光照进柱子的位置确定节气的开始
陶斝(jia三声)盛酒器,下方可以加热,所以可作温酒器。
民以食为天。这次参观认识了好多青铜器器具的名字,因为这些名字大多是生僻字,诗经里有很多。我有种看着这些汉字枉为中国人的感觉。这次来太原,这个中原文明的摇篮之一,弥补我识字的空缺
陶鬲(li四声) 烹煮的炊器,主要煮肉类或谷物。据介绍,这个三足这么大,可以分放不同的食物,有点像现在的鸳鸯火锅。
陶鬲 鬲的底部膨胀饱满,这样受热面积大,不仅节约木材还能够将食物煮透。那鬲是用来煮什么的呢?
大部分资料显示,鬲所烹煮的食物,一是肉类,二是谷物。目前出土的鬲大小基本都比较统一,这是因为如果鬲太大了,可能会出现下面的食物已经烧焦上面还沒熟的情况。
陶甗(yan 三声),形状也是来源于陶器,变身前分别是上部的盆形甑(zèng)和下部的鬲,变身后成了甗用来蒸食物的,下面的鬲盛水,上面的甑底部有孔,方便蒸汽传递,将食物放在甑内,通过烧热鬲中的水,以蒸汽烹饪食物,类似现在的蒸锅。
簋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的容器。
商周时期,簋常常与鼎组合(专用烹饪或盛肉食的器具),成为礼仪制度的代表,常常是偶数簋搭配奇数鼎。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则三鼎二簋。
北京著名的美食一条街——簋街,它的名字就来源于“簋”曾经的用途,
罍[léi]
罍是中国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