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遇见十九世纪的「巴尔的摩」

  • 出发时间/2019-06-23
  • 出行天数/2 天
  • 人物/家庭出游

巴尔的摩」一开始我不知道这是一个城市的名字,直到我来到了美国。「巴尔的摩」名字来源于马里兰地区封地的所有者巴尔的摩男爵,这个城市靠忠诚的体育迷和马里兰螃蟹而闻名。然而,如果你听见这个城市的名字,往往是伴随着负面新闻,没错,「巴尔的摩」是全美谋杀率最高的城市。

快到达巴尔的摩时,看见了一圈被岁月风化的烟囱,这似乎在告诉这是一个由工业兴衰形成的城镇,随后眼前出现了城市的天际线,建筑物顶部的标志证明了新兴的经济体正在改变这个城市。

城市的景色渐渐驶近,与纽约不同,巴尔的摩市中心的建筑风格非常相似,也非常古老,几乎都是以红砖垒起来的。而且可以见到较少新的建筑,整体上有些灰扑扑的,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这种感觉在驶入市区后被进一步放大:街上非常萧条,都没有几个人,偶尔能看到一个黑人大叔晃晃悠悠地拎着袋子在街口蹒跚,向你投来若有所思的一眼;很多区域的建筑都很低矮,甚至有破败感。引起我注意的是路况非常糟糕,不少道路都坑坑洼洼的,街口上方歪歪斜斜拉过一根电线,别扭地挂着一个路标牌。带着这样的印象我到了「巴尔的摩」。

巴尔的摩的3天时间里,我整日都穿梭奔走于它的街头或博物馆间,企图搜寻殖民留下的印记,看如今的巴尔的摩人生活在怎样的境遇里,不断被各种建筑、艺术、阴沉的天气或情绪轰炸。然而在这种寻觅中,你会发现这座城市好像拥有神奇魔法,让你情不自禁思考起“危险”这回事。

巴尔的摩

巴尔的摩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是马里兰州第一大城市,是美国屈指可数的外贸大港。早在1729年,当华盛顿还是一片荒野的时候,这里就已建立城镇。曾经风光秀美、繁荣热闹的都市渐渐地蜕变成了毒品泛滥、凶杀频发的犯罪之都。巴尔的摩市政府也想有所作为,曾经下决心要对犯罪以零容忍的态度。根据《巴尔的摩太阳报》的报导,2005年严打,在这个大约60多万人口的城市,一年就逮捕了10万多人次,法院根本无法在24小时内过堂庭审,拘留所人满为患,只得释放。这种恶性循环,不但没使治安改善,反而促成了巴尔的摩非裔居民和警察部门之间仇恨加深和关系紧张。当人们检讨为什么弗雷迪‧葛雷案会引发大规模非裔暴动时,历史积累的警民仇恨是重要的因素。

幸运的是,如今的巴尔的摩治安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差了。刑事案件主要发生在非裔美国人的社区和群体,美国还是存在区域化感念,这地方隔一个街区真的就是两个世界,两重天。

巴尔的摩美国重要的海港之一,是美国大西洋沿岸重要的海港城市,港区就在帕塔帕斯科河的出海口附近。从这里经过海湾出海可以到达辽阔的大西洋,港口附近自然条件优越,切萨皮克湾很宽广,航道很深,万吨级远洋轮可直接驶入巴尔的摩港区。这种深入内陆的海港在世界上并不多见。而且,它背靠华盛顿,直通中西部各州,航运十分繁忙。

巴尔的摩不仅是港口,也是文化都会,著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设在该城,该校的医学学科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先后出过2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该校建于1876年,建校初期就特别强调科学研究,首开研究生班,美国高校的研究生制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创刊于1837年的《巴尔的摩太阳报》虽然是一张地方性报纸,却是一张在美国颇有地位的老牌报纸。它以对重大国际事件反应敏捷、报道及时而著称。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巴尔的摩太阳报》报社却设在一座毫不起眼的小楼里。

巴尔的摩美国第一个使用邮政系统的城市,也是美国红灯区的发源地。因为当年巴尔的摩港口贸易交往繁忙,富商聚集。现在,这座城市居住人口的素质完全改变了。据说白天在首都华盛顿上班的政府官员,下班之后几乎全部都到卫星城休息、居住,而华盛顿晚上就只剩总统一家人独守白宫。此话虽属夸张,但巴尔的摩被誉为华盛顿的后花园却是名副其实。

巴尔的摩市曾是第二大美国外来移民的入口港。1812至1815年美英之间又爆发战争,1814年英国军队在攻克华盛顿后,继续北上进攻巴尔的摩。9月13日,英军向巴尔的摩港口的麦克亨利要塞进攻,受到了巴尔的摩美国守军顽强的抵抗。被监禁在一艘离岸八哩的船上的美国律师弗朗西斯‧斯科特‧凯伊,目睹了英军进攻巴尔的摩港的麦克亨利要塞(Fort McHenry)的过程,他看到英军密集离膛的炮弹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的场景。夜幕降临,天空变成血红的颜色,他觉得麦克亨利要塞美国人恐怕守不住了。然而,当第二天到来,黎明的曙光驱散硝烟时,凯伊看到麦克亨利要塞上升起的不是英国国旗,而是美国星条旗。

巴尔的摩城南5公里的麦克·亨利堡曾在第二次英美战争期间,作为前哨阵地抗击英军。它建在一个小岛上,是进港要道。今天,麦克·亨利堡已被开辟为国家历史纪念地。要塞中央,高高的旗杆上,依然迎风飘扬着不落的星条旗。当年那面宽9.15米、长10.36米的美国第一面星条旗现在正悬挂在首都华盛顿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里,蓝色的旗面上缀有15颗白色的星。这面国旗已经在博物馆展览了近百年。

独立战争爆发前,巴尔的摩已成为出口烟草、谷物的繁荣港市和造船中心。此地建造的帆船,装有各种组合的纵帆和横帆,速度极快,活跃在大西洋上,被誉为巴尔的摩快帆船,在航海史上赫赫有名。

巴尔的摩总是给人一种半梦半醒的感觉。色彩鲜艳、风格各异的街头涂鸦似乎是巴尔的摩的骄傲,它们和灰暗城市形成强烈对比,是一种对混凝土建筑粗野风格的视觉抗议。在一段历史当中,涂鸦更是和巴尔的摩混乱政局相伴而生,不经意间似乎成了这里的一道风景线。

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对街头艺术的态度越来越包容,并越来越多地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涂鸦艺术,但是回望中国,我国的涂鸦艺术似乎还在夹缝中挣扎。中国的涂鸦文化大多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传入的嘻哈文化中发源,这与西方包含匪帮文化的本土涂鸦文化十分不同。不同的发源决定了涂鸦内容和人群的差异,也造成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对于老百姓来说,不论是那些花花绿绿的字母还是怪异的卡通形象,都仿佛是中国城市形象中的“异类”,既“看不懂”也“无法理解” 。所以,街头涂鸦频频被群众举报也并不奇怪。

本篇游记共含 14395个文字, 169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巴尔的摩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