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在江西,探访青山青水青花瓷
- 出发时间/2018-08-19
- 出行天数/6 天
- 人物/带孩子
- 人均费用/1200RMB
我喜欢青字,典雅又有韵味,还带点贵气。
青儿的名字就是我起的。在她还没出生的时候,拟了一大堆名字,其中唯有青字是早早确定的。
一眨眼青儿就到了快要上学的年纪。趁着暑假,决定带她出去转转。
挑了江西的两个地方:龙虎山、景德镇。
第一天,在行旅中度过。
第一天,在行旅中度过。
青儿不是第一次坐动车了,这次略略升了级,订到一张软卧票。虽然出门前已经千叮万嘱,天生爱动的青儿还是按捺不住,吃东西、喝水、上厕所,所有体验都不落下。实在没事做了,就在过道里窜来窜去,自言自语进行角色扮演。就算我忍不住轻轻打她几下,也无济于事。只有等她自己累了,在铺位上躺下来,才算消停。
这个时候,她就很乖巧地缩在狭小铺位的角落,把靠外的空间让给我。一觉醒来,看她满头满脸都是汗,还真叫人心疼。
深夜到达鹰潭,已经没有公共汽车。惴惴中上了一辆主动兜揽生意的私家车,拍照开导航发微信一件不少地做了。幸好一路平安到达预订的客栈。
房间很大,两张床应该各自能睡得很舒服。但是青儿又开始作天作地问东问西了,正在埋头准备攻略的我实在头晕难耐,忍不住高声呵斥了她。
小家伙瞬间就哭了起来。
我心软了,电脑什么的堆在一边,躺在小家伙身边,静静过了一夜。
第二天,龙虎山的自然风光。
第二天起来,阳光火辣辣。天气预报软件说的中雨转阴呢?
在客栈旁边的售票厅取了票,开始了阳光下暴走的一天。
明明带着地图和攻略,阳光就是会使人脑袋发晕。在来回兜了两圈,弄清真正的入口之后,我带着青儿走路到渡口,坐轮渡到桃花洲码头,又走了一段400米且一直带着向上坡度的木阶梯,才终于到达象鼻山南门观光车站。
不敢看已经浪费了多少时间,这时只能走到哪算哪。于是仅仅坐一站到达象鼻山东门,下车,开始爬山。
结果,整个上午加半个中午,就耗在了象鼻山高空栈道上。
这是众多攻略都推荐的景点,确实值得一游,只是我没想到这么长。
悬在半空中的木栈道,围着一座山弯来绕去地缠了一大圈。从远处看应该很有蟒龙舞天的气势吧,如果碰上云雾天气,若隐若现地就更有仙家范儿了。
我们碰上的是一个大晴天。虽然是我最喜欢的天气,视野所及风景清晰,天高地阔、山陡林茂,穿行其间,抬头就能看到云卷云舒,还有石头上古老的地质纹理,散落在崖壁上和山涧里的蓝色黄色石斛花、红色的曼珠沙华,以及路上突然窜出来的小松鼠,都让人心情舒畅,然而,大太阳底下是太热了,一路上也没有任何饮食歇脚点。
可怜的青儿,随身带的一点零食很快吃光了,暴晒之下不停闹别扭。我又不知道前路有多远,只能硬着头皮呵斥她,赶着往前走。幸好后半段天气稍稍阴凉了些,青儿迅速恢复状态,跑到镜头前做鬼脸,见到山洞钻过去。
我倒是又有些心疼和愧疚了。
走出象鼻山,已经是下午1点。原来木栈道足足有3000米长,可怜青儿跟着我,来了一场毫无防备的远足。
从浴仙池坐观光车到游客中心,穿过商业店铺林立但是大多关门休息的逍遥城,在马路上接受了一位小姐姐的推荐,到她家开的餐馆吃过午饭。看到对面是地质博物馆,信步走过去,却发现正好碰上周一,地质馆闭馆。
只好折回,再次穿过逍遥城,在游客中心始发站坐小火车。太阳实在猛,工作人员等了好一阵也等不到第三位客人,小火车就成了我和青儿的专列。青儿很高兴,看着她高兴,我也很高兴。
在象鼻山南门停下,又走下那400米阶梯,终于在一天之中的最后一场升棺表演开始前,赶到桃花洲码头静静等待。
时间一到,本来还在河面上悠闲逗弄鸬鹚的艄公,套上一身古装戏服,划着竹筏围向河中央的一个浮动舞台。舞台上有简单搭建的小房子,几名身着戏服的演员跳起舞来。回荡在山水间的配音解说、演员们岩画般的舞蹈动作,以及周围游荡逡巡充当真人背景的竹筏和艄公,共同演绎着古越人惬意的渔樵生活。
水中的浮台,用来简单表现古越人生老病死的一幕幕。浮台后面峭拔的山崖,才是进行细节演出的天然大舞台。重点突出的细节包括采药和悬棺。
那是正儿八经的飞檐走壁,三名身穿黄色古装的小伙子单手握绳,在悬崖峭壁间奔跑跳跃如履平地,姿态潇洒宛如蜻蜓点水,看起来唯一的保护措施似乎是那绳索闲闲缠在腰间的一圈而已。因为惊险,就增加了观赏性。
差不多同一时间,水面上离开浮台稍远的所在,有人在玩海天飞龙。也许是工作人员,也许是艺高人胆大的游客,和山崖上的飞檐走壁交相辉映。我忽然就觉得,这样才叫纵情山水啊。
升棺表演大约持续20分钟。结束后让青儿用桃花洲码头的望远镜看看对面悬崖上藏在一个个山洞里的真实悬棺,就直接坐观光车去了竹筏码头。码头入口处悬挂着一个巨大的热气球,青儿很心动,想坐着热气球飞上天。我也心动啊,但是看看时间和价格,果断否决。
时间已近黄昏,竹筏漂流应该也快收工了。我带着青儿上了一次洗手间,走下码头时竟然无心插柳,前面的竹筏等不及先走了,我和青儿就意外地“包”了一整条竹筏。
竹筏上一前一后站着两位艄公。不过这只是做样子,实际上竹筏是玻璃钢做的,只需要一名艄公在后面掌控方向。前面的艄公坐下来,就不会遮挡我的视线了。我带着青儿坐在第一排,极目四望都是青山绿水,大美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
不掌舵的艄公是另有职责的。我们刚坐下来,他就略有些尴尬地说,你们就两个人,我们怎么讲呢?
我立马心领神会,这艄公本来是要收钱给游客讲解沿途风景的。我体验过武夷山的漂流,想来这里的规矩如出一辙,船上的游客每人出个10元20元,艄公就能把一路上那些奇形怪状的孤山绝峰串联成一个个趣味横生的故事。
这艄公希望我给他20元,好让他们俩人平分。我胸有成竹,类似的故事在武夷山听过了,估计大同小异,虽然艄公舌灿莲花的功力是不错,但没必要再听一遍。最重要的是,这些故事或者说段子,基本上都带着颜色,少儿不宜。我就以青儿是孩子听不懂为由回绝了。艄公也很理解,说那就唠唠嗑吧。
于是艄公在我们身边坐下,帮我们拍拍照,给我们随机做一些简单讲解。山上白色的东西原来是鸟粪、龙虎山哪里水深哪里风景好、建造象鼻山木栈道的杉木并非来自本地、入夜后的山水实景舞台剧“寻梦龙虎山”是怎样的表演路径,等等。
这样的闲聊我也觉得颇有收获。加上江风习习,水流悠悠,龙虎山兼具喀斯特和丹霞地貌特色的风光在眼前绵延壮阔,一路铺开,我觉得惬意无比,这一天的行程看来会收束得挺圆满。
可能是凉风吹得太过舒服,青儿竟然歪在椅子上睡着了。我一边惋惜这孩子错过美景,一边又心疼她的疲累。今天走的路太多了,看完升棺表演后还得再走一次那400米阶梯才能坐上观光车到竹筏码头,青儿能坚持下来真的不容易。
竹筏在仙女岩靠岸。这里有一个观景台,可以近距离直接肉眼观看崖壁上的悬棺。但通往观景台的台阶非常陡,部分台阶接近90度的直上直下,台阶之间的高度几乎是青儿的半个身位。这难度,让我想起了吴哥窟。当年我手脚并用地爬了那么多阶梯,现在据说那里的阶梯都封起来不让爬了,为了安全。
如果是我自己,一般不会放过这种体验。但身为妈妈,就必须安全第一。没想到青儿还真是像我,刚刚睡眼惺忪地被我从竹筏上揪下来,见到这个陡峭台阶,居然坚持要爬上去。
我承认,虽然嘴里阻拦,其实对她这种表态,我是窃喜多于担心的。
爬上观景台,指点青儿看了对面崖壁上几乎近在咫尺的悬棺,我们又爬了下来。整个过程很顺利,青儿看悬棺时也并不显得害怕。其实也没什么好怕,年深日久了,那些棺木大多已经腐朽,看起来不过是一块块长方木板。我想,不明就里的孩子,应该比善于脑补的大人更无所畏惧呢。
那时我并没意识到,青儿不畏惧,与脑补无关。我告诉她悬棺是什么,她应该已经理解了。后来的行程证明,青儿本来就比我胆大。
第三天,龙虎山的道教文化。
第三天,按照计划,看完山水看人文。
龙虎山是道教圣地,今天的行程是游走分布其中的几大道观。
开始并不顺利。青儿爱动,夜里睡觉时直接从床边摔下,脑袋起了一个包。虽然检查无碍,我还是忍不住训了她几句。当然无效,青儿顽固地坚持着她的节奏。早上拖拖拉拉,让本来就忙着为后面的行程订票、睡眠严重不足的我又忍不住训了一通。
一番折腾后出发,毫不意外地在时间的压力下,感受到越着急越赶不上车的焦虑。
先到离住地最远的上清宫,发现没有直达的车。中途至少换乘两次,每次都要等很久。尤其是在距离上清宫也就两三分钟车程的上清古镇,等得那叫一个望眼欲穿。
上清宫有名“大上清宫”,皇帝御赐,地位非凡。但可能是太过偏远的缘故,游人寥寥。钟楼已经没有钟了,鼓楼还有一面大鼓,但是有功德箱摆在前面。
后来才发现,钟楼鼓楼都是仿建的,真正保留的古建是现在仍在使用的道房。里面有张石床,让我想起武侠小说里的寒冰床。外面有棵千年古樟树,树洞大得可以容纳好几个人,又让我想起梦游仙境的爱丽丝。
但这一切都比不上道房里的那位年轻人让我觉得魔幻。听他和道士的对话,他是专程来这里学道的,应该住了好些日子了。我离开的时候,看着他在不过几平米的小厅里踩着特别的步法,不知道是啥天罡阵北斗阵之类的,就恍然觉得自己好像无意中闯进了另一个时空。
回到上清古镇,已是中午时分。没时间吃午饭,一路买零食对付。于是见识到一种叫“嘉宝果”的东西,外形和味道都和黑加仑挺像。这东西一看就是外来树种,在道教气息浓厚的古镇满大街地摆着,有着奇怪的混搭感。
上清古镇的主要景点是天师府,但是我发现我对于道教几乎一无所知,就连历代天师都姓张这样的常识,都是前一天在地质博物馆因为碰上地质馆闭馆,就到隔壁的道教馆随便逛一圈才临时“学习”到的。现在面对天师府里大同小异的建筑和人物雕像,我决定知难而退,抓紧时间到下一站。
下一站是正一观,一个在门外看起来很新很大的道观。
走到里面才发现不过又是一个烧香拜佛的地方。真的是拜佛,名曰道观,但里面竟然有观音像。我怀疑自己看错,出来时特地问了门口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漫不经心地说这里不仅有观音,还有财神。当然,还是以道教神仙为主。
真是海纳百川啊。
在这里我又发现一位学道者。这位年轻人坐在那口应该属于古迹的据说是张天师亲手挖的井旁边,和一位道姑模样的人讨论那口井发生神迹的可能性。
太阳一直都很猛,跟前一天一样。其实我也很累了,带着青儿默默坐在一边,心想,这真是一个每个人都沉默不语各自寻道的时代啊。
计划中的道观都看完了,我竟然有种松一口气的感觉。接下来,坐观光车到无蚊村。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子,草木也算蓊郁,当然不可能真的没蚊子。
村里有一所狭窄破旧的农家小房子,挂牌曰“天师孝母坊”。似乎是当年张天师学道前和母亲一起居住的地方吧。我已经弄不清楚到底是哪个张天师了,而且我还发现我已经不大想去弄清楚了。
这在以往的旅行中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我想可能我真的老了,累了。
也好,不必勉强自己。
无蚊村有一个迷你型的小广场,正对着前一天我和青儿坐着竹筏漂流而过的那条河,现在我知道它叫泸溪。
在广场边坐下来,看着眼前夹岸的高耸山崖,山崖上漫生的树草,还有山崖下闪着绿色波光的泸溪,忽然就有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感。泸溪上时不时有游船和竹筏经过,船上穿着橙色救生衣的游客成了山水间移动着的鲜艳色块,有种很简单的美。游客们一定在欣赏着两岸的风光,就像我昨天那样。我看着他们,想象正在看着昨天的自己。
忽然就觉得这很有意思,是这一天行程的亮点了。
更大的亮点在青儿。
她似乎完全适应了火辣的阳光,甚至连太阳眼镜和遮阳帽都不肯戴了,宁愿在太阳底下跟着我来回奔走,一会坐这个车一会坐那个车。上午出发时浪费的时间,硬生生在下午拉了回来。于是,在离开龙虎山前,我们还有时间去一趟地质博物馆,补上前一天的地质馆。
上下三层的展馆东西不是太多,主要是石头。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那块名为“贵州龙”的恐龙化石,里面的小恐龙看起来跟一只寻常的蜥蜴差不多大。这是恐龙时代里最袖珍的品种吗?还是说这是一头幼年夭折的恐龙?
地质馆里不见工作人员,游客也没几个,我也懒得找人问了。就带着青儿瞎转,一不小心到了一楼,这才发现不知不觉中,自己置身于一个主题为“悬棺之谜”的展厅。眼前就有两口玻璃棺材,里面赫然摆放着两具真正的干尸!
猝不及防。然而展厅里再没别人,我不能让自己的惊慌吓着青儿,于是只能硬着头皮,若无其事地给她进行科普讲解了。反正昨天已经看过升棺表演和峭壁上的悬棺,好歹有一点背景知识作铺垫。
展厅里有文字说明,这一男一女两具干尸是从龙虎山的古越悬棺中实际挖掘出来的,推测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那就是两千年前的古人吧,说实话品相还真不错,至少比马王堆的辛追夫人好看。这么活生生的标本摆在眼前,仿佛也能对两千年前的诗意生活想象一二了。这么一想,畏惧的心理确实减轻了不少。
更让我宽心的是青儿的表现。面对这两具干瘪黝黑的“人干”,她一点都不怕,还一边看一边问,一边发表评论。
小孩子果然无知无畏啊,真是让我顶礼膜拜。
我本来以为今天的行程会让她觉得索然无味,看来小觑了孩子的好奇心。至少今天她认识了太极图案,并且对这个图案有了一种谜之欢喜的一见钟情。旅行结束后很长时间,只要一见到太极图,她就会兴奋地大喊:太极鱼!碰到某些模糊了那两个小圆点的,她还会表示不对:鱼眼睛呢?
不得不说,带孩子出游,很多不便,但也时有惊喜。
第四天,开始景德镇之旅。
第四天,开始景德镇之旅。
从龙虎山坐公交车回鹰潭火车站,再坐火车到达景德镇,再在深夜打车到达预订的旅馆,基本上马不停蹄。
虽然有些心疼青儿,仍然得按计划早起。一开始她还挺精神,一路展现求知欲。街道上的法国梧桐、古窑民俗博览区小路上碎瓷铺的图案,她都兴趣盎然。
好景不长,太阳升起来了,继续像前两天那样火热无比。古窑民俗博览区其实没有太多遮挡,青儿在烈日下很快就蔫了。
作为穷人,不能浪费金钱和时间的付出,我带着她坚持。博览区里的两大块分别是文化展示区和古窑展示区,前者主要是清园和明园,从名字就能知道,不外乎是一些明清时代特色的青砖建筑。古建我见过不少,青儿太小也不懂,这一块就变成了打卡报到。
古窑展示区是重点,但这里的古窑实在太多,对于我这样的门外汉,第一感觉就是一脸懵。各种年代、各种功能、各种形态、各种名字的古窑,我就像那只掰玉米的小熊,看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
狮子窑、葫芦窑、镇窑、龙窑、馒头窑,还有感觉像是御窑历史一条龙的、包括了青窑、龙缸窑、风火窑、色窑、爁熿窑、匣窑的“明清御窑”等等,只能走马观花地一一看过去,也看了诸多胎作,很有些开眼的体验,比如抚摸碗沿会响的古窑瓷碗等等。最后也只能积聚起一些入门级的零碎知识,比如知道了粉彩和斗彩的区别,知道了青花原来是釉下彩,而其他彩绘是釉上彩。釉呢,其实是二氧化硅,也就是玻璃,青花颜料是氧化钴,本来就该蓝色。
这一趟走下来,我那零基础的陶瓷知识储备总算提升到了和青儿同等级的水平。青儿的收获甚至比我还多一点,因为她体验了一把拉坯,做了一个小小的碗。只是来不及晒干,没时间带走,只能把这个小碗留在古窑民俗博览区带着青苔的砖石柱子上,接受阳光的沐浴。
在古窑民俗博览区逗留了大半天,看看时间不多了,决定到传说中有大学生的创意陶瓷产品出售的雕塑瓷厂看看。反正不是打卡景点,没有门票和时间限制,就当闲逛吧,说不定还能淘点有意思的东西回来。
于是和两位游客拼车出发,到了目的地分道扬镳。游客去吃饭,我带着青儿径直进入雕塑瓷厂。结果发现这里的情况和想象中的距离太大,入夜后并非灯火璀璨的夜市,相反很多店家早早关门。创意陶瓷产品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多,大部分还是批量生产的,比如带有小猪佩奇图案的小陶瓷杯什么的。东西虽然便宜,可是想想回去以后用不上啊,而我又没有在家中到处摆放小摆设的习惯。
就跟青儿商量,不买了。青儿出乎我意料之外地没有哭闹,反而很配合地说,是啊,家里不喝茶也不插花。
人小鬼大,忍不住想抱抱她。
然而,到了晚上,因为疲累而导致的情绪再次爆发。青儿又开始任性,我一气之下,把下午拼车时游客告诉我的未来几天从景德镇回广州仅剩的一张软卧票订了下来。
原计划是走一步算一步,实在没票了只能考虑转车。现在订了最后一张软卧,回程问题是解决了,但是游玩计划也被迫腰斩。
只剩一天的时间,只能辜负下午拼车时那位给我们发了名片、游说我们去瑶里的女司机了。我决定去浮梁古县衙。
第五天,浮梁古县衙和御窑厂。
第五天,从景德镇城外到城内,从浮梁古县衙到御窑厂。
一出门就非常不顺。先是被青儿的慢吞吞弄得着急上火,接着发现攻略和手机地图上的信息无法应用于实际。攻略说的是在休闲广场坐16路支线,但我照旅店前台的指引走到附近的16路站台,发现没有任何线路信息。因为景德镇不少公交站台都用了电子站牌,但有的可以正常滚动显示信息,有的是一片空白的纯摆设,我碰到的就是后者。于是原地等,等到一辆16路,司机却说不去浮梁古县衙。
手机地图也查不到“休闲广场”,但我发现有个“豪德广场”有很多公交车,似乎是个公交车聚集点,16路也在其中,于是就坐车过去了。然而到了那里,发现就是一条车水马龙的马路和马路两边繁华热闹的商厦店铺,不见什么休闲空地也不见什么公交站场。后来问人才知道马路对面有个公交站,但也只是个普通的公交站而已。
等了很久终于来了一辆16路,这次终于问清楚,16路并不直达古县衙,而是要到九中再转。早知道这样,直接在旅馆附近上第一辆16路就行了。信息错位,就白白浪费了时间和体力啊。
最后,到了九中又等了好一阵,终于坐上直达浮梁古县衙的39路车。只是这一路折腾下来,时间已经是接近中午的11点。
对自己很无语,对青儿很愧疚。
虽然路途不顺,浮梁古县衙在这次行程中,依然属于比较值得的一个景点。
一大块地方被圈起来,应该算是浮梁古城的地盘了。建筑看起来都挺新,不知道是否修旧如旧,结构倒是完整齐全,但大部分房舍的功能已经是现在的店铺和艺术馆、博物馆之类了。难得的是天气舒服,有云有风,不再像之前那样烈日当头,而且游人也少,一路奔波到此,总算有了可以舒缓一下的感觉。
这里真正属于景点的大概只有古县衙、古城楼、红塔。时间关系,我带着青儿直奔距离景区大门最远的古县衙。
这是全国唯一的一座五品古县衙,等级如此之高,在当年肯定是模范县衙了。转了一圈,第一印象是这个衙门的结构相当完备,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部门和功能应有尽有,除了知县的住所、审案的大堂这些想得到的地方,还有主簿、典吏、捕快、师爷等等各色人物的住处和办公场所。
还有监狱,大大小小有窗没窗或连缀或独立的一大片房舍,看得出轻犯重犯关押的待遇是不同的。
还有刑具房,摆着各式各样认识不认识的让人胆寒的刑具。
还有射箭场,也就是古校场,让人能联想到,当年这县衙的武装力量不可小觑。
还有后花园,让人忍不住想象当年公务繁忙的县令忙中偷闲的一刻。
除了形制完备,整座县衙里第二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几乎每个职能部门的房门前悬挂着的楹联了。那是我所见过最有水平的楹联了,每一副都对仗工整,文采飞扬,内涵贴切,既展示了衙门里各部门的职责,又宣示了正气浩然的价值观,读起来口齿噙香之余,还通俗易懂。
比如挂着“明镜高悬”的大堂,里面有两副对联。一副是“法合理与情,倘能三字兼收,广无冤狱;清须勤且慎,莫谓一钱不要,便是好官”,还有一副是“职在地方,敢以热心问世事;民呼父母,仅将清节付儿孙”,前者很有法理智慧,后者基本上就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翻版,很有意思。
又比如处理一般民事案件的二堂,又叫“琴治堂”,里面的对联是“法行无亲,令行无敌;赏疑唯重,罚疑唯轻”。和大堂的楹联比起来,更注重执行层面的法理人性化了。
主簿厅的楹联最多,大概跟主簿是个典型的笔杆子职位有关。厅外的一副是“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仿佛是带有文人情怀的职场誓言。
从厅外到厅内,要经过一个天井,这里还有一副对联:“流水带鸣琴,官舍宛如江上宅;小桥通曲径,吏曹亦是镜中人。”文采斐然,主簿官威骤去,变成一个性情中人。
厅里也有两副对联,一副是“对案观书,句句要胸中玩味;吐词落纸,篇篇期笔下生花”,俨然是秘书类文员工作的自述和自省。另一副是“剪取昌江半河水,即是浮梁一县花”,昌江、浮梁,都是景德镇境内的古地名,这副对子就完全是展示主簿的情怀和文采了。至于横批四字的“信简谦廉”,又是另一种风格。一方面高度概括为官者应有的行为准则,一方面又通过抑扬顿挫的押韵读音,暗暗秀了一把文字功底。
典吏厅的楹联就更加不事雕琢,直抒胸臆。厅外的一副是“作无品官,行有品事;读百家书,成一家言”,厅内的一副是“不嫌案牍劳神,一心为国;专替地方办事,两袖清风”,加上横批“以德和民”,基本上就是对公务员的普适要求。
县丞署的对联也不怎么讲究风雅文采,“宽一分,民多受一份赐;取一文,官不值半文钱”,坦坦荡荡的大白话,直截了当,一目了然。
就连监狱地界上的“狱神庙”都有对联,还很长:“到此间懊悔已迟,何苦作事为非,竟致捉将官里去;出狱后光阴尚在,务要循规守法,莫教再入我门来。”简直就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诱的警世通言啊。
浮梁古县衙具有“江南第一衙”之称,我觉得最能体现江南特色的,莫过于这些无处不在的出彩楹联了。
可惜青儿还小,不懂古楹联的妙处。但我带她在射箭场玩了一下射箭,也算弥补早晨出发时闹的不愉快了。
只是出发时的折腾终究还是给我造成了脑袋犯晕的后遗症。射箭时,老板娘提醒我,再有10分钟就是升堂表演。本来正好可以看完表演再出去,可是我不知道怎么的,脑子里老是想着进入景区时在游客中心见到的升堂表演时间表,恍恍惚惚地就觉得表演地点也应该在那里。于是带着青儿匆匆离开,虽然穿过红塔也无暇细看了,花了20分钟回到入口处的游客中心,才明白表演不在这里,而是就在古县衙内。
无论时间还是体力都已不允许再返回,这场表演只能放弃了。
还剩半个下午,决定回城去参观御窑厂。
左等右等,等了大半个小时。当我终于绝望,准备打车的时候,39路才姗姗而来。这个时候,已经将近下午3点。
也没办法,最后一天了,只能看多少算多少吧。
幸好一路还比较顺,下车后再打车去御窑厂,我飞奔进去买了门票,一看门票上的游览图,原来是那么小的一个地方,顿时心里大石放下,估计关门前一定能看完了。
所谓御窑厂,其实是明代伊始的官窑,景德镇作为陶瓷重镇的历史地位见证和象征。现在自然是不生产瓷器了,但是留下不少历史遗存和说明。对于我这样的门外汉来说,走马观花、快速浏览一下那些图片和复制品也差不多了。没料到青儿来了兴致,在龙珠阁里看到那些瓷盘,一路黄釉粉釉绿釉地喊过去,对于青花更是可以准确无误地辨识了。看来一路的耳濡目染,还是有些收获的啊。
反正也累了,就在龙珠阁里吹吹空调,好好休息。趁机看了一部介绍制陶过程和历史文化的《陶歌》,让青儿加深印象。
果然,看完之后青儿就对古窑颇感兴趣了。御窑厂正好也有古窑遗址,青儿乖乖地跟着我去看了,原路返回时经过窑神童宾的纪念祠堂,青儿不知从哪里学来的,居然行了跪拜礼,实在叫我忍俊不禁。
掐着点儿在御窑厂关门前出来,找了地方吃饭,吃完饭坐车回旅馆。待到深夜,叫一辆出租车到了火车站,赶上2点半的火车,一路安睡到天明。经过10几个小时,终于回到广州,结束行程。
写得轻描淡写,但实际上,最后这一天状况百出。除了出门时和从古县衙回景德镇的坐车不顺利之外,最后几个小时更是麻烦不断。
先是吃饭时脑袋继续犯晕。在某个小巷子里找到一家食客排队自取食材的小店,我也依样画葫芦,没想到店里默认的烹饪方式是水煮,也就是一大盆火辣红油。虽然我提醒店家不要辣,但估计店里生意太好了,人家没仔细听。结果一大碗红红火火的东西端出来,我傻眼了。最后跟店家要了两大碗水来“洗”,终究还是去不掉那份深入骨髓的辣。可怜青儿,只能狂灌水和饮料,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吃上一点点。
然而就是这一点点也已经作用激烈。等公交车的时候,青儿忍不住要求上洗手间。没有办法,只能带她到小巷子里体验了肮脏的公厕。
之后又是一段漫长的等车时间,以及手机地图信息不精确导致下错站、不得不步行一大段路才回到旅馆的经历。
这还没完。回到旅店,发现门卡竟然打不开门。询问前台,理由是以为我只住两晚,而现在时间已过。可是我明明在网上办理了续住,而且早上出门时已经通知了前台啊。就算我勉强接受前台服务员交接班时没有交代清楚这件事的解释,但我明明没退房,怎么可以把房门锁住呢?
房间在楼上,前台在一楼,然而打电话要么没人接,要么接了也不上来。青儿在一旁等着上洗手间,我为了开这个房门,只能楼上楼下来回跑。不靠谱的连锁酒店,实在考验我的忍耐力。
总算打开了房门,又发现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但这回责任是我自己的。之前订这张最后的软卧票时,向前台询问怎么计算续住时间,结果一来二去被前台绕晕了,稀里糊涂按照前台“明晚离店就等于后天离店,就要多算两天”的要求下了续住的单,现在才回过神来,其实只是多住了半个晚上,没理由算两天的。按照续住单的算法,我应该在这旅店住满4天。但实际上,第3天我就已经回到广州了。
怎么办?怎么拿回已经交了的钱呢?前台服务员先是推说从未遇过这种情况,后来还算负责,同意跟经理汇报。然后在经理的指示下,服务员指点我打通网上24小时值班的客服人员电话,才终于成功修改订单,拿回房费。
经历这么多事情之后,深夜里滴滴下单找不到快车已经不算什么打击了。我立马改单寻找出租车,虽然价钱比快车还贵,但能够及时赶到火车站,已经很成功。
最后一个小挫折,来自火车上紧闭的软卧包厢门。我找来乘务员才把门打开,原来里面两位大妈为了自己睡觉不受干扰,把包厢门锁上了。一趟旅程,什么人都能碰到,也是无语。
传统火车设备有些跟不上需求,车厢里插座明显不够,很大一部分还是用不了的,乘客们都在见缝插针地充电。我一直等到快下车时,才有机会充一点电。
坐在窗边守着充电的手机,看着铺位上因为疲倦而安静酣睡的青儿,有一些愧疚,又有一些释然。不管怎样都是体验啊,青儿要求我每年都带她出去旅游,至少这一年的份额完成了。但愿以后,依然能做到吧。
(2018年行程,2019年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