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鸡鸣山下民居苑 繁华一梦龙游帮——龙游民居苑(82P)
- 出发时间/2019-05-31
- 出行天数/1 天
- 人物/其它
游记链接
2019初夏浙赣三日总篇://www.achim-lelle.com/i/14464891.html
我的游记分省目录://www.achim-lelle.com/i/3474368.html
简介
明清时期,在浙江西南部崛起一个颇有影响的龙游商帮(非金庸笔下《碧血剑》中的龙游帮)。他们利用四省通衢交通优势经商,积累了大量财富,在家乡建起一座座豪宅,一时风光无两。
在商帮发迹之前,龙游本地又素有耕读传家的风气,历史上亦出过众多文化名人,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一座座富有内涵的建筑。
数百年后的今天,旧时的荣耀早已淡去,年久失修的豪宅大院面临着倒塌的命运。为保护这些老宅,龙游县政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着手进行了迁建工程,陆续将全县三十多座古建筑安置到城南鸡鸣山,建成了龙游民居苑景区。
龙游民居苑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全国两处古民居异地迁建保护工程试点单位之一(另一处为安徽黄山潜口民宅博物馆),1997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中国商帮峰会命名为中国商帮文化研究基地,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龙游县政府将部分散布于县境内原生环境遭到破坏,但本体文物价值较高、就地难以保护的古民居及各类民居元素类型,搬迁至风光秀丽的鸡鸣山实行集中保护。现已成为融“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旅游观光和传统教育”一体的古民居博物馆,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龙游民居苑占地面积100亩,已迁建明、清期间的祠堂、民居、厅堂、书院、石亭、照壁、店铺等古建筑30余座。这些工程宏大、艺术精湛的古建筑是龙游古建筑的一个缩影,反映了龙游灿烂悠久的姑蔑历史文化,也是“龙游商帮”的历史见证,是龙游先民创造性的不朽杰作。龙游古民居的木雕、石雕、砖雕为中国古建筑装饰的艺术精华,尤其砖雕门楼最具地方文化特色,它宏伟壮观、雕刻精细、巧夺天工,美轮美奂,是研究地方戏曲的佐证,堪称“中国的瑰宝”,是我国建筑历史上一朵瑰丽的奇葩。
到达
5月31日10点25分,经过近3个半小时雨中飞驰,我们来到了龙游民居苑,这是我们此次三日游的第一站。车停景区马路对面简易停车场(无人看管,免费),随后过马路到游客中心。这天是工作日,龙游民居苑和衢州其他12个景区对全球游客免费开放。
游客中心为徽派建筑,白墙黑瓦,像是画中风景。墙壁写着八个大字:“无远弗届,遍地龙游”。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管多远,哪里都有龙游商帮的身影。这一片区域同时也是浙江省文化创意街区。
进入游客中心,出示身份证,却被告知自5月30日起不再接受身份证验证,而是需在官微“衢州文旅”预约门票(每天3000张),一番操作后便搞定了。时近中午,又下着雨,我们在影视厅边看介绍边解决了午餐,然后穿过文创街去景区。
这个洪顺堂茶业博物馆的外墙活像一张长着短眉毛(窗檐)小圆眼(窗户)宽鼻子(门檐)一字胡(横匾)竖长嘴(大门)的方脸,正露出惊讶的表情。
内部布置典雅,可品茗,可挥毫,可赏茶具。房子也似是老旧物(部分构件应是古物)。
牌坊
沿文创街走一段路,向右边拐了个发卡弯,就到了景区门口的石桥前,远远看到了状元牌坊。
刘章(1103-1183年),字文孺,溪口镇寺下村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中状元,授职镇东军签判、秘书郎,兼普安、恩平王府教授,因反对秦桧而外调筠州。秦桧死后,刘章被复召为司封员外郎,刚到任即遭御史诬陷弹劾,贬为台州崇道观提举。宋孝宗即位后起用其任礼部侍郎等职,死后追赠光禄大夫,葬寺下大庵山。
牌坊上有双龙戏珠雕刻,顶部有“恩荣”(意为皇帝下旨,地方出资建造)。个人感觉不像有八百年的历史。
往前是丞相牌楼。余端礼(1135-1201年),字处恭,灵山乡冷水村人,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科举进士。曾任乌程县令、监察御史、吏部侍郎、吏部尚书、知枢密事院、参知政事(相当于副丞相),在丞相赵汝愚被奸党(韩侂胄)围攻时临危受命任左丞相,被世人尊称为“南渡名宰”。死后追授“少保”、“郇国公”,谥号“忠肃”。
牌楼顶部有“圣旨”,是地方申请,皇帝批准后由家族自己出资建造。
入园
过丞相牌楼后左侧是民居苑的检票口(正前方为景区出口)。
检票处对面有面照壁,原位于横山镇后徐村,为“鲤鱼厅”照壁,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当时徐氏兄弟双双考上贡士,共同出资建造“鲤鱼厅”,喻鲤鱼跃龙门之意。
入园后正前方为一水池,对岸是民居苑中规模最大的古建滋树堂。
沿水池右侧的步道进入,第一幢建筑是文物展厅,然而大门紧闭不得入内。房前竖着两根上亿年的硅化木。
滋树堂
滋树堂原位于模环乡上张村,建于清道光晚期,为张氏第18代孙张士棠出资建造。建筑面积465平方米,施工足用三年,当地人称为新大厅。 建筑为三进三开间,一、二进为厅堂,用于会客,举行大型庆典活动等,第三进供奉祖先牌位,是家庭续香火之场所。
门楼为砖雕仿木结构,四柱三层重檐牌楼式,高低错落别致,气势壮观,砖雕精细,制作技巧炉火纯青,砖雕内容丰富。
大厅内有龙游商帮文化陈设。
当年的龙游商帮可十分了不得。
银票、汇票、银元。
建筑两进交界处设有两个小天井,并用石栏板、围栏制作,别具一格。
龚氏民居
从滋树堂侧门出,对面第一幢为龚氏民居,正门和侧门均可进入。
龚氏民居原址在横山镇脉元村,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二进三开间,共481平方米,建筑型制呈八字形(取“发”之意),后进宽前进窄(形似簸箕,寓意财源广进),后进加宽部分解决了楼梯位,增设了小天井,加强了采光和通风。
侧门上书“秀挹珠峦”,意思是把美好的山水景色都集中到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