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十一,就要这样玩(上篇:贵阳、晴隆)
- 出发时间/2017-09-30
- 出行天数/6 天
- 人物/情侣/夫妻
- 人均费用/2050RMB
前言
提到十一出游,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人山人海”,但是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总会发现一些小众旅游地,风景宜人,等待我们去探寻。那小Young正好就是这么一个喜欢钻研的人,在祖国广阔的疆域上,发现了“黔西南”这么个地方,黔东南大家都很熟了,但是黔西南确实鲜少有人提及。
黔西南是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是兴义,地处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结合部。南盘江横贯市境,历来就是三省交汇区的商业集散地和通衢要塞,有“三省通衢”之称,中国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兴义最有名的名人应该就是张之洞了。
晴隆就更加没什么知道了,晴隆县是贵州省黔西南州下辖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北角,地处云贵高原中段、毕水兴经济圈的中间联结带。晴隆县东与关岭县隔江相望,北与水城、六枝特区划江为界,境内河流、溪沟较多。
定行程之前,询问了一下周围小伙伴,二十几个人无一人知晓这两个地方,所以我们就放心的出发了,肯定不会是人山人海哈~~~
下面是具体行程:
Day1:长沙——>贵阳
Day2:贵阳
(花溪公园、青岩古镇、南明河)
Day3:贵阳——>晴隆
(二十四道拐、安南古城)
Day4:晴隆——>兴义
(万峰林)
Day5:兴义——>贵阳
(马岭河大峡谷)
Day6:贵阳——>长沙
(贵州省博物馆 )
贵州旅游的注意事项:
1、 还是提到贵州这句俗语“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所以在这里旅游一定要穿运动鞋,最好是防滑防水,准备好雨具;另一方面,地处云贵高原,防晒措施很必要,一出太阳就晒脱一层皮;
2、黔西南各县之间的路多为盘山公路,下雨时容易滚落石头,如果自驾出行请注意安全,最好还是走高速啊,路况会好很多;
3、黔西南各县之间的班车,车次不是很多,请做好行程安排;
4、贵州菜以酸、辣为主,合理安排饮食哦,作为湖南小伙伴还是比较适应的,就是干辣椒粉有点受不了,我们这里都是油辣椒;
5、贵州还蛮喜欢吃鱼腥草的,味道不是一般人能够接受的,请慎重尝试。
再次证明自己是个吃货,美食镇楼!!!
爽爽的贵阳
从长沙一高铁就到了贵阳,很方便,高铁的性价比也是棒棒的哈。
开始旅程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住宿的旁边就有不少摆早餐摊子的,点了一份糯米饭,上面是糯米,底下是各种小菜,3块钱一份,性价比很高,推荐~~~
边吃边走,前往本次行程的第一站——花溪公园。
花溪公园雏形始于1787年(清乾隆五十二年),由举人周奎父子营造。1937年开始作为公园建设,1939年经贵州省政府批准开始正式建设风景区并于1940年基本落成,时称“中正公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改名“花溪公园”。所以说花溪公园是一座有历史的城市公园。
花溪公园四山夹一水、一水带四山,四山即麟山、蛇山、龟山和凤山,麟、蛇据北岸,龟、凤峙南岸。一水则为花溪河。
门票:6元/人(开始以为不要门票,其实是要收门票的哦);建议游览时间:2-3小时。
不得不说,风景还是很不错的。
这里的水是绿色滴~~~
百步桥,又称跳墩,因由一百三十多个相隔两尺左右的石墩立于河上,游人跳踩石墩而过,故名。走走挺有意思,最怕的就是对面来人~~~
花溪公园里面真的蛮适合拍照的。
一叶孤舟,不知道是用来造景的还是平时可以用来打捞垃圾的。
里面挺多桥的,名字小Young就没有一一关注了。
有点像动物的爪子。
我不知道这是什么花啊,开得挺灿烂就是,但是也挺招蚊虫的,到处都是虫子在飞~~~
同样的风景,不同的姿势。
感觉像星空一般。
又是不知名植物,感觉像狗尾巴草,只是颜色不一样,哈哈哈~~~需要找一个植物专家来帮忙解读一下~~~
从将军门这边出去的,从将军门这边进来很快就会来到戴安澜将军墓。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凤和村人。民国十四年七月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后来还当上了营长、团长。戴安澜在各种战役中与日军殊死拼搏屡建占功,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成为陆军二百师师长。
1941年(民国三十年),戴安澜奉命率部迁驻贵州安顺,他的夫人王荷馨女士带孩子也从广西全州迁到贵阳。戴安澜经常到花溪小住,与家人团聚。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戴安澜将军殉国,时年三十八岁。戴安澜将军的灵柩辗转经昆明、安顺、贵阳、然后到达广西全州暂厝于香山寺。
1944年猖狂的日军由湘桂线直下,进占广西,戴安澜的灵柩只能撤离全州,辗转由桂林到柳州经独山和都匀回贵阳。当时他的妻子儿女均住在花溪,经贵阳市政府和各界人士商议,认为花溪山青水秀,又方便寓居花溪的戴将军家属每年清明祭扫,征得戴夫人王荷馨女士和戴安澜胞弟戴子庄的同意,便将戴安澜将军灵柩“浅厝”于花溪葫芦坡西麓。
1948年戴将军灵柩随家属从花溪东归,迁回故乡安徽芜湖。依花溪人民之愿,以将军生前穿戴过的一双皮靴和一顶军帽,在原葬灵柩处,兴建了戴安澜将军的衣冠墓。
所以这里是戴安澜将军的衣冠冢,因为是烈士墓,我们还是没有拍照,只做祭拜。这里提到一句,戴安澜将军牺牲的地方就是缅甸,也就是当年远征军200师从缅甸野人山撤回国内的途中。还是希望更多的国人去了解这段历史,从我们国人的角度去了解这段历史。
从将军门这边出来,真的是相当热闹啊,碰到了人体彩绘的,默默拍了一张~~~
不久就到了花阔路小吃街,进门就是花溪飞碗牛肉粉和花溪王记牛肉粉,我们选择了飞碗啊,没什么原因,就是眼缘哈。
花溪飞碗牛肉粉是一道菜品,主要原料是牛肉、米粉,配料是泡的酸圆白菜(贵州人叫莲花白)、香菜,调料为食用盐、八角、丁香等,通过小火炖、煮的做法而成。加牛杂、卤蛋,18一碗,那还是不便宜吧~~~
味道还是挺鲜美的,牛杂牛肉不算多,但是还蛮入味的,小吃也不错。
贵阳豆腐圆子,地方名小吃。“赢得芳香四方溢,白玉入油亮似金。煮豆烯萁千年事,隔桌呼酒忆古今。金豆人磨转蟹黄,坡仙知味流涎长。俯见维雉牵衣儿,指说雷家圆子香。”这首诗对贵阳雷家豆腐圆子的赞誉可谓淋漓尽致。贵阳的豆腐圆子专卖店遍布大街小巷,零散摊点更是难以计数。从牛肉粉店出来,到处都是卖豆腐圆子的,不买一份都对不住吃货的名号啊。这个辣椒水里面本来就加了鱼腥草,所以只能尽量避免吃到~~~
外酥里嫩~~~
远看还蛮像芝麻球的。
贵阳南大门——青岩古镇
吃完饭到路边有小巴直接到青岩古镇,4元/人,回程的时间要提前问一下司机师傅哦,避免错过返程的时间。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青岩古镇还是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西迁办学点之一。
特别说明的是门票问题:联票:80元起,包含青岩古镇街区、南城门、北城门、东城门、西城门、古镇城墙、慈云寺、状元故居、文昌阁、赵公专祠、万寿宫、龙泉寺、寿佛寺等景点。,我们是买的联票,网上订的,50元/人,便宜点,如果不想进去看这些景点就没必要买联票了;普通门票以前是10元/人,听消息是说目前取消了哦~~~。建议游览时间:大半天。
第一个要收门票的景点就是文昌阁,位于东街143号,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建于明万历年间,乾隆年间重修,砖木结构,依山而建,为攒角重楼八角式。是旧时读书人常去读书、聚会、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
环境还是不错,没有很特别的地方。
赵公专祠位于青岩镇南街,建于清同治年间,原为青岩团务总理赵国澍(字慰三,又作畏三)之专祠,是青岩老百姓为了纪念他而出资修建的。专祠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由大山门、通道、过厅、东西两厢及大殿组成。后门与文昌阁联通。
赵公专祠始建于清同治年间,是青岩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出资修建的,在大门左右两旁写有金汤柱石,金汤象征攻不破的青岩城,固若金汤;柱石表征青岩以文化兴镇,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赵国澍是青岩最有威信的人,他在世只有37岁,却做了几件响当当的大事,一是他27岁时散家财重修青岩城,巩固了贵阳南面的防线,在十年间,他四处剿匪,累立战功,朝廷任命他为贵州团练事务,青岩团务总理。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石达开六次攻打青岩城也未攻破,还有我们刚才提到的青岩教案也是由赵国澍发动的。清同治二年(1863年)赵国澍奉命攻打民族灯花教在百宜被围,走到当今的乌当区徐家堰的时候力竭而亡。享年37岁,朝廷追封他为太常世卿,赏骑都尉,准世袭。在国史中为他立传。在正殿内可看到一尊铜像,老百姓会经常来祭拜他,但铜像是后期采用玻璃钢复制而成,原铜像在时期遭到破坏。
周恩来总理之父曾居处:位于青岩背街2号,1939~1941年,周恩来父亲周懋臣老人曾在此居住。
永远敬爱的周总理!
背街是青岩最具特色的一条石巷,路面的青石板经过几百年的冲刷、磨砺,已光可鉴人,如镜面般泛着青黑的光芒,给街巷带来一种独特的时空感与神秘感。街边都是层层片石垒起的院墙,路窄而幽静,沿山势起伏,是摄影的绝佳地点。背街附近也是景点比较集中的地方。
天雨路滑就要小心别摔倒了啊~~~
慈云寺建立花溪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慈云寺位于北街5号。始建于康熙年间,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总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传说是西街吴姓人家捐修的。整个建筑构架保持完好,有很多石柱础为贵阳市石柱础中石雕艺术精品。
第一展厅展示了孟关猴鼓舞、桐木岭苗族跳场、青岩花灯、高坡芦笙舞、高坡射背牌、大寨地戏;第二展厅展示了花溪纸扎工艺、青岩玫瑰糖制作工艺、花溪苗族银饰制作工艺、花溪芦笙制作工艺;第三展厅展示花溪苗族刺绣制作工艺、贵州各地刺绣和蜡染作品展陈;第四展厅展示了花溪唢呐音乐、苗族古歌、布依族古歌等。
这个还比较较有意思,在这里买了个泥哨。实际上是一种很古老的吹奏器的孑遗。乡村中的“七音哨”就是根据古代的陶埙发展而产生的玩具。万荣古城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陶埙,同七音哨极为相似。由于时代变迁,陶埙从乐坛中退伍,但它柔和的音色,构造简便的形制,仍受到人们的宠爱,进入玩具领域,成为孩子们的宠物。这种七音哨在动物造型的头部有一吹孔,在园鼓似的哨体上有六个小孔,吹时变换不同的指法,便可吹出各种悦耳动听的音阶声响,可以说它是泥哨中的精品。
黄平县在黔中丘原向黔东丘陵的过渡地带上,粘土丰富,苗族艺人们就地取材,通过对艺术的想象捏制出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品——黄平苗族泥哨。
民族刺绣,闪闪夺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