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只有5天行程,扣除2天去华山 ,半天的兵马俑,一共只有不到3天时间吃,真佩服自己的效率.下面把这倘吃的东西小结一下.因为操作原因,部分照片在上传的时候丢失了.正在联络同伴,看能不能补一些回来.西安 的小吃很精彩.
(1)老铁家水盆羊肉:抵达西安 后,土著们带领着吃的第一家西安 小吃,也是同行一致认可的本次西安 之行口味最佳餐厅.以至于在临走前一天,特意打车来这里重温一下水盆羊肉鲜美的味道.
水盆羊肉久负盛名。是以剔骨鲜羊肉、羊骨加桂皮、花椒、小菌香、草果、精盐、味精制作而成,食用时配烧饼或白吉馍同吃,佐以糖蒜、辣子酱、鲜蒜瓣,则肉烂汤清,肥而不腻,别具风味。
这里的水盆汤头鲜美,粉丝烂而不软,羊肉量足肥美,配上鲜红的辣子,翠绿的香菜,真是喷香诱人.
喝上一口汤,在咬上块羊肉,真是齿上存香,回味无穷.
很奇怪西安 的大众点评上没有这里,相比老金家真是强太多了.
(2)老赵家清真八宝 玫瑰镜糕:满街都是玫瑰镜糕,不知道是不是这家.
同学说我吃的那家是北院门最好的.在一个丁子路口的街角上.
江米蒸成,上面撒上糖汁,在沾上过仁.
松软香甜,对于酷爱甜食的我真是种诱惑啊.
难怪从华山 下来(连夜爬山并转满五峰 )坐硬坐回家,到家一要还是沉
了6斤,三天时间我到底吃了多少!
(3)冰峰汽水:一路都在喝冰峰,觉得这样更能感受西安 小吃的精髓.
老实说,没有北冰洋尖.
不过多少有些童年回忆...
(4)清真麻乃馄饨:热乎乎的牛肉混沌,配上浓浓的骨头汤,一碗下去那叫一个舒畅.
汤里的胡椒味很重,似乎西安 的回民小吃汤里都好放这个.
逛完大清真寺,在这里补充了点动力,继续杀向坊上无数的可口小吃.
(5)清真老金家水盆羊肉:钟楼下的老字号,虽然名气大,不过口味和之前吃过的老铁家相去甚远.
羊汤不够鲜美,总觉得掺了水.
粉丝发硬,不够火候.
唯一可吃的算是他家的羊肉,还算肥美.
比较令人失望的店.
不过同学说因为我们是晚上去的,所以可能汤比早上要差一些。
虽然如此,二逛坊上时还是没有再给他机会.
(6)贾三灌汤包子馆:相比其他的小吃店,北院门的贾三在环境上就是超五星级的.
一楼主营小吃,二楼三楼还有炒菜.
来西安 的第一天,从兵马俑回来就是在这里吃的.
有点失望,灌汤包基本没有汤,而且包子皮一夹就破.
幸亏传说中的八宝 稀饭真是超级美味,玫瑰花 百合 葡萄干 山楂 糯米 荸荠 人参果,花生和核桃仁煮在一起,加入蜂蜜,真是配得上粘糯绵软,甜酸醇香。
临走那天,惦记着八宝 稀饭,又来了一次贾三,稀饭依旧美味,
惊喜的是灌汤包大有起色.点了一份羊肉灌汤包,肉汁明显多了很多.咬开个小口,吸食汤汁,还是相当鲜美的(不过很膻,估计很多人吃不惯).
总体感觉西安 小吃都是为早餐准备的,一过中午,质量就开始下降了
以上是第一天的行程
老铁家水盆羊肉
冰峰和水盆
麻乃牛肉混沌
第二天主要去北院门吃喝,之后两天献给了华山 ,最后一天重温经典.
(7)老米家泡馍:传说中西安 最好的羊肉泡馍馆之一.慕名而来.
"食客,出钱并非饭来张口,净手掰馍,碎如蜂[左月右上夭下韭]。一是体验手工艺之趣,二是会朋友谈艺文叙家常拉生意,馍掰如何,大、小、粗、细,足可见食者性情;烹饪师按其馍形,分口汤、干泡、水围城、单走诸法烹制,且以馍定汤,以汤调料,武火急煮,适时装碗。烹饪十年,身在操作室,便知每一进餐人音容相貌,妙绝比柳庄麻衣相师有过之而无不及。"
听起来似乎是很有情调的事情,不过事实上对个新手把两个馍掰成小块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我求了个西安 土著,他掰,我们分吃一碗.按他的喜好,点了一份一口汤.
一口汤顾名思义,汤很少,满满一大碗都是泡好的馍.这种吃法个人感觉能让馍在吸收汤的鲜味的同时保持一定的韧性,不至于泡的太软(这似乎也是泡馍用死面饼的原因).
就吃法来说,行家的说法就是溜边、勤扒拉.由于刚做好的羊肉泡上面有油,会很烫,不能像吃米饭那样吃.要拿筷子把馍拨到碗边,把油甩开,然后从饭碗的旁边开始吃;勤扒拉就是不要贪多,每次扒拉一点,也是为了凉得快些.
虽然不是很习惯羊肉泡馍的味道,但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很奇妙的体验.
(8)定家小酥肉:打了一份带走,在老米家等泡馍的时候吃.
网上评价说"用大火蒸了几个小时,肉变成迷人的褐色,夹一块到嘴里,又鲜又嫩。不是味精调制出来的虚假味道,是完完全全原汁原味的鲜香;肉裹着一层薄薄的粉,溜溜的嫩。肉汁也不能浪费,浇一点到碗里,拌着米饭,就着鲜嫩的小酥肉,这可是无比的美味。如果你嫌味不够,在加一点每桌都有的辣子油,这家的辣子没放碱,反而放了芝麻,不伤胃却可口。"
肉鲜香嫩滑,配着浓浓的花椒香,很是开胃.
拌米饭应该味道不错,就是稍微有点油腻.
值得一吃
(9)东南亚 甑糕王:味道像北京 的年糕,糯米加上红豆沙和蜂蜜,
香甜可口,打上一饭盒,蜜蜂都直围你打转转.
西安 的小吃超级混乱,只要你型一个姓,就可以叫老什么什么.
搞得满街都是老刘家,老铁家,老孙家...
估计就是西安 本地人都分不清到底哪家正宗.
像这种注册的真是少之又少.
回来路上还和同学讨论,是不是应该成立个华天之类的公司,
把西安 的小吃资源好好整合一下.
一家之言,对于食客而言,多样的选择绝对是个好事情.
(10)盛志望麻酱酿皮铺:就在定家小酥肉的旁边,离东南亚 甑糕王和老米家泡馍都很近.
酿皮很劲道,但是感觉没有米皮爽.
加了麻酱,还是很香的.
据说西安 汉人做的凉皮不加麻酱只加辣子,
回民做的凉皮要加麻酱.
至少我在梵记吃的就是没有麻酱的.
没有很惊艳的感觉.老实说
(11)老徐家柿子饼:黄桂柿子饼以临潼 特产“火晶柿子”和特粉搀和作皮,再配以黄桂、玫瑰、桃仁、白糖、冰糖、青红丝,上等板油搅拌作馅,用木炭火架起整锅烘烤而成,表面呈金黄色,吃在嘴里,绵软香甜,是每年秋冬季节时令佳品。
老徐家由徐俊谦先生创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在西安 市旅游局的网站上,在黄桂柿子饼之下,还特意提到了这家百年老店.
这里共分六种口味,黄桂桃仁,八宝 豆沙,果脯桃仁,花生芝麻,葵花杏仁和葡萄干.各有特色,值得品尝.
这里还有真空密封机,提前几个小时预约,可以用密封机把放凉的柿饼包装起来,据说可以保存一两个月.
我们去的时候没有预约,美女老板听说我们马上要赶火车,协商之下还是给我们包了几包柿饼,真是好人啊.本来想和她留影纪念的,不过实在是太害羞了说不出口.
下次去西安 的时候一定还要光顾这里.
(12)红红酸菜炒米:酸菜炒米很开胃,味道有点象韩餐里的辣白菜炒饭,就是味道更酸一些,5块钱一大盘,很划算的感觉.
这里比较有趣的地方就是不用点菜,服务员端着炒饭,烤串,涮牛肚,酸梅汤,凉菜什么的在各个桌子边穿梭,你想吃什么就直接取,最后一起算钱.
头一次吃这种类型的半自助式餐馆,感觉十分有趣.
(13)樊记腊汁肉店:在城北人人乐超市附近的分店吃的.樊记的分店似乎遍布整个西安 城,生意甚是火暴.
肉夹馍确实地道,3块一个,几乎吃不了."其色泽红润,气味芬芳,肉质软糯,糜而不烂,浓郁醇香,入口即化,素有“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含油”的赞语."其实不用吃5块的优质,普通的肥瘦搭配反倒味道更好.
馍是刚出锅的,滚烫,握在手里很是暖和.稍微遗憾的就是还不是很酥,不过和北京 的比起来已经强太多了
特别喜欢他家的粉汤羊血,"鲜嫩、麻、辣,咸味十足,花椒、小茴香味扑鼻".和南京 的鸭血粉丝汤各有千秋.
粉丝汤和鸡汤混沌都是用的鸡汤,很鲜,味道不错
老板娘热情勤快,店里还提供消毒的非一次性筷子,环保概念和简陋的店面相比真是让人感到意外,不愧是老字号,就是不一样.
(14)西安 饭庄:传说中周总理最喜欢的餐厅,西安 土著在这里请我们吃了一顿.
不过因为土著的家长坐了大半桌,让气氛稍微有点尴尬,心怀鬼胎的面红心跳,
我闷声吃喝.
葫芦鸡感觉就是香酥鸡,而且没有椒盐,没吃出什么特别,也不知道为什么得金奖.
糟肉(似乎是这个名字),醪糟上盖着五花肘子肉蒸熟,肥肉还是有些腻,并没有吸入太多醪糟的酒香,醪糟则过于酸,味道太冲,少了份肉香.想法不错,估计还是火候没有掌握好.感觉不如东 坡肉好了.
泡泡油糕,上面的泡泡很漂亮,据说只有这里的师傅才能做的出来.不过单独吃泡泡觉得有点腻,整体来说还是味道不错的.
总体上说,小吃比正菜好.
最后要提一下饮料.
稠酒大大的有名,不多做介绍了(相当美味啊)
这次第一次品尝到了陕西 的谢村黄酒.醇香略带果味.不由自主贪了两杯.和老家的绍兴 黄酒比,少了一分辛辣,多了一分芳甜,各领风骚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村黄酒产于陕西 汉中 市洋县 谢村镇。谢村黄酒与绍兴 酒齐名。人称“南有绍兴 加饭,北有谢村黄酒”。
黄酒有大米黄酒和小米黄酒之分。大米黄酒用糯米或粳米为原料,主要产于江苏 、浙江 ,以绍兴 酒最为著名。小米黄酒以糯性小米为原料,产于我国北方。
谢村黄酒以上等糯米为原料,选用当归、细辛、黄柏、乌药等20 种名贵中药材,加入面粉研碎配制成曲,以两种纯菌种与药曲配合发酵,经浸米、蒸饭、摊晒、拌曲、沉缸发酵、压榨、过滤、高温蒸气杀菌酿成。
酒色褐黄,清亮透明,香气浓郁,甘甜醇和,性缓不烈。香气浓郁,甘甜醇和,性缓不烈,不仅具有一般黄酒的香味,还有明显的药香,醇和爽口,后味略苦,可清热解毒,顺气止育,平肝明目。
东南亚 甑糕
东南亚 甑糕
盛家和定家
老米家泡馍
又见冰峰
在西安 的每个晚上都会打车去北城最大的夜市吃烤串,从11点多吃到1点左右回.
西安 的烤串味道不错,最喜欢的是20一斤的户县 机场烤肉.肉真嫩,入味,个头比北京 1块一串的略大.
牛肚10块30串,不占肚子,之前大傻说的饭后20串实际是太轻松了.这东西吃着有点上瘾.滑嫩香辣,配着麻酱的香味真是没治了.
肉串肉筋板筋都是10块30串,大小和北京 5毛的差不多。是用细铁丝穿着烤的,都黑乎乎的不起眼,不过味道真 不赖,感觉是之前淹过.这里的板筋很入味,看起来和肉筋差不多,块很小,咬起来不费劲.
烤串旁边有卖沙锅迷线的,那个据说是西安 女生最爱.4块钱一大锅,配着热腾腾的鸡汤,那叫一个香啊.不管吃的了吃不了,点一锅再说.
有一天去,还碰到了一个歌手,弹吉他为食客伴唱,挺有意思.
可惜每次晚上都忘记带相机.
听说西安 最好的烤肉在大皮院,叫高家烤肉,但是每天9点就关门,我们一行人中只有爬华山 的时候留守西安 的兄弟有幸尝到了。回来和我们吹嘘如何如何好吃.看来是有得必有失.
这次遗憾的是没有吃到胡辣汤,葫芦头,各色面食(这个主要是太顶饱,不敢吃).如果下次去太白山 穿越的话争取补上.
最后补一下坊上知识.我也是到西安 才知道的.摘自百度百科:"回民街在外地人或者是年轻的西安 人眼里,指的是鼓楼后面的那一条小吃街.但在老西安 人的眼中,真正意义上的回民街并不是在那里。而且正宗的叫法不叫做回民街,叫做“坊上”。 坊上也不是一个确定的地方,但是它却有比较固定的范围:在西安 西大街广济街一带,是西安 城内主要的回民聚居区。
在一条弯弯曲曲的狭窄的街道上面,开满着大大小小的店铺。许多带着白色帽子的回族男子人坐在店铺后面,悠闲地用卷舌头的话聊着天,一些店铺门口临街的地方,白胡子老头坐在舒服的藤椅上面晒太阳,逗弄着在街上跑来跑去的小孩子。这里的店铺主要经营的是清真食品,而且全都是手工食品,非常正宗,而且,味道也很好。所以,熟门熟路的西安 人总会来这里买东西,所以,这里的生意不用发愁。"
大清真寺周围的北院门,北广济街,大皮院,大莲花池街似乎都属于坊上的范围.真是回民美食天堂啊.
泡馍出名的老自号荣盛祥
做腊肉出名的老铁家,铁志监
店里的皮影,我买了个穆桂英的,很英气,过两天裱好给大家看
刚过完斋月,所以回民区很热闹
人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