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拉萨---大昭寺---小昭寺

  • 出发时间/2015-05-07
  • 出行天数/27 天
  • 人物/一个人
  • 人均费用/11000RMB

时间:2015/05/07(星期四)
地点:拉萨---大昭寺---小昭寺

大昭寺著名喇嘛尼玛次仁说过: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
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至今已1300余年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在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寺内供奉着:佛祖释迦摩尼,宗喀巴大师,莲花生大师,班丹拉姆(格鲁派的护法神),藏王松赞干布等,其中最出名的是一尊释迦摩尼12岁等身像,那是当时文成公主入藏时从大唐长安随身带过去的。

据说世上只有3尊释迦摩尼等身像,是佛祖在世时,按照佛祖的三个不同年龄(8岁,12岁,25岁)时的模样塑像的,像塑好后,佛祖亲自绘图并开光加持,有“见即解脱”的意义,在这三尊佛像中,以12岁时释迦摩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和尊贵。这尊佛祖等身像后来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文成公主带入西藏,至今供奉在大昭寺。

除了寺院本身,寺前的“唐蕃会盟碑”,公主柳,八廓街,经幡柱,也很出名。
“唐蕃会盟碑”,又称“甥舅和盟碑”,或“长庆会盟碑”,高3.42米,宽0.82米,厚0.35米,是汉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公元821年,即唐穆宗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都城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公元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立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如今虽历经千年,大多数碑文仍清晰可见。到大昭寺前,这块石碑是一大看点,而碑旁有棵柳树,据说由文成公主亲手种植,因此又叫“公主柳”或“唐柳”。

而大昭寺周围的大经幡柱,共有五根,八廓街的东南,东北,西南,各有一根,另外两根立于大昭寺的正前方左右两侧。
这五根大经幡柱,已有数百年历史,每根都是为纪念先辈而立,其中寺前左侧的立于1634年,固始汗旦增却杰击败多康白利加布,收回芒康德格等地的喜讯传回拉萨,当时的西藏地方行政官第司索朗群培为了纪念此次胜利而树立的,名曰“曲亚达钦”。

八廓街,就是围绕大昭寺一圈的著名商业街,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藏族人又称为“圣路”。
我是早晨7点多钟到的,看着无数的藏民沿着八廓街转经,我也就随着他们的队伍走起来,感受着周围人的虔诚与默念,心中很是感慨,特别是当看到转经队伍中还有几位残疾人士,艰难的拄着拐杖,也跟着转,心中更是由衷升起崇敬之情。大概转了七八圈,我就下来了,除了参观大昭寺,街角的“玛吉阿米酒馆”,“曲结颇章”(法王宫),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等等,都是必须要看的地方。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位于大昭寺东北侧,冲赛康市场南面,是清朝中央政府于雍正六年(1728年)在西藏设立的第一座驻藏大臣衙门,供历代驻藏大臣办公和居住,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中,1750年农历十月初三,著名的“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事件”就发生在这儿,当天深夜,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以宣召为名,将悖逆不道的西藏郡王“珠尔默特那木扎勒”诱至衙门并诛杀之,但二位大臣也在随后的变乱中遇难,衙门也被部分焚毁。后来乾隆皇帝将驻藏大臣衙门搬迁移至别处后,下令将此地改建为双忠祠,并勒石立碑以记。
现在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衙门,是2013年在旧址上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新修缮的,因此是焕然一新的感觉,建议参观时间1个小时。

离开大昭寺,八廓街,向北穿过北京东路,再向北穿过几条拥挤的狭窄巷道,10分钟吧,就来到了小昭寺。
相对于大昭寺供奉的是佛祖释迦摩尼的12岁等身佛像,而小昭寺供奉的是佛祖释迦摩尼的8岁等身佛像,这只等身佛像本来是从印度流入尼泊尔的,在尺尊公主嫁与松赞干布时,也随身带入西藏,所以一直供奉于小昭寺。(25岁的那尊始终供奉在印度
小昭寺,始建于七世纪中叶641年,即藏历铁牛年吐蕃松赞干布时期,由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后历经繁盛与衰落,毁损与重建,现在呈现于眼前的是1986年重新修缮后的面貌。与大昭寺的香客和游客鼎盛相比,小昭寺就显得冷清与落寂多了,除了本寺的一些僧众,就是稀落的散客,团队旅游的一个没看到。所以看过大昭寺,来小昭寺基本就是打卡而已。

离开小昭寺,明天参观拉萨市郊的哲蚌寺。
----------------------------------------------------------------------------------
我的微信号:wah643940147
我的微信公众号:蚂蚁上路007
我的头条号:蚂蚁上路

本篇游记共含 1890个文字, 23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西藏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