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你聊聊关于西澳的旅行。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是个奇葩国家,这绝不仅仅因为那里有袋鼠和考拉,有些当地人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也许对你来说就如天方夜谭。比如世界十大毒物半数在澳洲,袋鼠会在街头打架,湖水是粉红色,人们会拿蟑螂来举行赛跑,蟒蛇可以吞下鳄鱼,等等等等……。
澳洲大陆形成于大约两亿年前,之后由于长期与北半球的大陆分隔,其内部生态系统的演进发展未受其他地区的影响,因此至今保留着动植物种类的古老性和独特性。所以澳洲大陆在全球范围内被称为活化石博物馆是名副其实的。
如果你只到过澳洲东部地区比如悉尼和黄金海岸,你就以为自己了解澳大利亚了,那西澳人民大概会用怜悯的眼光看着你,然后为你打开一瓶啤酒。西澳作为一个州,在全澳大利亚无论哪一方面都是举足轻重的,其面积占全国三分之一,而经济总量则是全澳大利亚的一半还多。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旅行者体验澳洲的关键词,几乎尽被西澳囊括:自由,狂野,原始,风光,猎奇,……。
正如所有殖民国家一样,澳大利亚各州之间的分界线也基本都是笔直的。如果全世界小学生都面对同一个考试题:把你所在的州或者省份从全国地图中划分出来,那西澳小朋友绝对是头一个交卷的。因为他只要一把尺子就行了,一条直线连拐弯都没有。说到这个一直线,其实我来西澳本来是想感受一下那条著名的146公里没有一点点弯道和弧度的高速公路。这条公路叫做艾尔公路(Eyre Highway)。打开谷歌地图你就能清晰看见这条公路上贯穿纳拉伯平原(Nullarbor Plain)的那一段直行路,146公里真的是笔直的一条线,精准得像飞机跑道。有人戏称在这里开车你只要固定好方向盘,设定时速,调好闹钟就可以安心睡觉了。可惜由于时间原因我最终没能见识到这一奇观,痛失了一边开车一边吃爆米花看片的大好机会,大概要遗憾终生。
珊瑚海岸和吃货天堂
帕斯(Perth)作为西澳的首府当然是游客进出的门户。这个澳洲第四大城市拥有超过200万人口,而西澳的总人口数才259万。换句话说西澳那么大的地盘,人类基本上都扎堆住在这里了。地广人稀本来就是西澳最大的特色,全州265万平方公里,如果分家产的话每人一平方公里还有余,而西澳的袋鼠总量差不多正好人均一只,一里路一只袋鼠一个人,其乐融融,和谐典范。最近新闻上说澳洲袋鼠数量爆炸式增长,已经达到全国总人数的两倍多(澳大利亚总人口数约为2500万)。而西澳在这一点上算是控制得很不错了。看来袋鼠们也喜欢和人凑热闹,大部分都生活在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尽管人类如今很不待见它们,甚至扬言要大面积屠杀。作为一个印在国徽上的国宝级物种,袋鼠混成这个惨样也算空前绝后了。所以说科技就是力量,如果袋鼠也有枪,现在澳大利亚国徽上的图案搞不好就是人类了。
既然是专为领略狂野自然而来,我一下飞机就选择离开城市往北去,我要去看粉红的湖。事实上西澳有三个著名的粉红湖。最小也是最神秘的一个叫做希利尔湖(Lake Hillier),位于西澳南部的离岛上,这个岛叫做中岛(Middle Island)。希利尔湖也是唯一一个你无法在地面到达而只能从空中观看的粉湖。它的神秘之处在于其颜色的成因至今科学家未能完全了解,而另外两个粉湖已经被证实是因为嗜盐藻类富含大量β胡萝卜素。另一个稍大些的湖名字就叫做粉红湖(Pink Lake),也在西澳的南部海岸,毗邻埃斯佩兰斯(Esperance),从城里出发开车十分钟就能到。而最大的那个就是我要去的赫特泻湖(Hutt Lagoon),也叫北粉湖,位于帕斯以北的杰拉尔顿(Geraldton)与卡尔巴里(Kalbarri)之间,也是一个紧挨着海滩的湖。
沿着西海岸(珊瑚海岸)的公路已经算是西澳比较繁忙的路线了,出了城还是很少遇见会车。距离帕斯约90公里处有个叫做兰斯林(Lancelin)的地方,曾经是个小渔村。这里有壮观的白沙丘,矗立于海岸线上,与蔚蓝的大海站成两个世界,犹如星球大战里的外星战场。你可以在这里享受不同于攀岩和冲浪的另一种极限运动,驾驶越野摩托或者四驱车肆无忌惮地在沙丘上嘶吼冲撞。失去红绿灯和行道线的束缚,剩下的只是狂放不羁。但是要记得带安全头盔和拖车绳。如果心脏受不了,你就像我一样选择温柔些的玩法,找块滑板去冲沙。对于单板高手来说,在这儿冲沙可以玩得像雪地一样炫。细腻的白沙在打了蜡的滑板上几乎形不成什么阻力,在坡陡的地方冲下去的时候,速度还是有些惊人。实在胆小就坐在沙丘顶上思考人生好了,这是个完美的地方,只有一个颜色,可以治愈选择困难症。
继续往北开90公里会看见另一处截然不同的自然奇迹,叫做尖峰石阵(The Pinnacles Desert)。这名字听着就像武林高手的梅花桩,看起来也像,不过蹦完所有的石柱这位高手一套拳法可能要打上一个月。这个位于南邦国家公园(Nambung National Park)中间的石林居然在1967年此地成立自然保护区之前还鲜有人知道。从地质年代来看,尖峰石阵也算是很年轻的。它大约形成于5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贝壳的残骸在海床的沙子中沉积下来,形成富含碳酸钙的砂石。之后在沿岸处混合了河流从内陆带来的石英砂共同聚合成坚硬的石灰岩。随着岁月变迁,沧海桑田,强风吹走浮沙,无数光怪陆离的石灰岩柱因此浮出视线。有证据显示这些石柱在形成之后直至6000年前都默默被埋在地下,之后因地质环境变化而露出地表,又再次被沙丘掩盖,直到距今只有几百年前的近代才重见天日。
尖峰石阵以其黄色的基调和独特的重复线条与蓝天形成强烈对比,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最佳的拍摄时机当然是日落时分,但不幸的是今天是个阴天,而且我肯定等不及了,因为要赶着去吃龙虾。
澳洲龙虾的全名其实就是西澳岩石龙虾,所以来西澳的朋友有口福了,这里是全球澳龙的大本营。尽管只有一个品种,但它承载着年产值6亿澳元的经济使命,是全澳大利亚渔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前往杰拉尔顿的路途中我们会经过一个龙虾处理工厂,在了解这个明星海鲜的身世的同时大快朵颐一番,以解相思之苦。
位于珊瑚海岸的龙虾工厂(Lobster Shack)距离尖峰石阵只有17公里,是游客午餐休息的理想地点。类似的龙虾处理工厂在西澳还有很多,渔民将捕获的龙虾送到这里,由工厂自动生产线统一称重分类并在专门的存储槽中停食净化至少三天,然后才打包出口,销往世界各地。澳洲龙虾的分级标准只有一个,就是重量。从最小的A级体重380克至480克,到最大的H级体重可达两点五公斤。这种龙虾的寿命通常有20年,而最大可以长到5公斤。不过出于渔业相关规定,人们很少抓捕超过3公斤的龙虾,大概是考虑到虾生艰难,长那么大也不易,就放过一马吧。正宗的西澳岩石龙虾活着的时候就通体红色,脚爪金黄,它们主要栖息地就是从帕斯到杰拉尔顿的珊瑚海岸。这下你知道为什么我一到西澳就迫不及待走上这条路的原因了,可惜未能跟随渔船出海亲眼目睹捕捞龙虾。
抓这个东西主要依靠网箱,提前在水里放上笼子,定时去收获就行了。如果你想知道哪个渔民最有钱,只要数数他船上的笼子就好了。因为澳洲法律规定捕捉龙虾必须持有执照,而执照是按照笼子数量颁发的,一个笼子一张执照,价值7万澳元!所以你想带100只笼子去捕龙虾,就掏700万澳元买执照吧。为什么那么贵?因为这个执照几乎是永久性的,还可以让家族子女继承,7万澳元你的子孙后代都可以永永远远拿它去抓龙虾卖钱了,这样想来好像也不算离谱。
梦幻之湖与空中远征
终于要看到粉红色的梦幻之湖了,兴奋到早餐都吃撑了。这个赫特泻湖(Hutt Lagoon)位于卡尔巴里以南,杰拉尔顿以北,我们将乘坐螺旋桨小飞机从空中观赏这个外星场景,并前往印度洋上被称为“西澳最后的秘境”的阿布洛霍斯群岛(Abrolhos Island)来一次真正的无人岛探险。
北粉湖长约14公里,宽约2公里,从空中望去,湖水犹如粉红仙子的衣裙,与碧蓝的印度洋只有一堤之隔。这种异乎寻常的湖水颜色是因为水中生长着大量的盐生杜氏藻。这些嗜盐藻类富含大量β胡萝卜素,因此使得湖水拥有迷人的粉红色。由于β胡萝卜素被证实有强大的抗氧化功效,这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β胡萝卜素生产基地。人们将部分湖面分隔出整齐划一的方格,以适应生产需要。这些生产池因深浅不一和工序差别围绕着湖面呈现出粉色基调下的丰富层次,从浅紫到品红、粉红、浅粉……,仿佛神女私藏的眼影盒。飞行员特意为大家在湖面上空盘旋了好几圈,以使座舱两边的乘客都能完美欣赏到各个角度的湖面色彩。波光云影在机翼下飞速流转,大自然赐予每一位飞行者一个粉色的梦。
离开北粉湖正对着印度洋深处飞去,不远处就是著名的阿布洛霍斯群岛。为何称其为“西澳最后的秘境”?因为它的纯净、美丽,也因为除了生活在此的少量渔民以及搭乘小飞机作一日短暂观光的游客,其他无关人员以及船只都被禁止进入这片海域。阿布洛霍斯群岛的自然环境堪称澳洲西部的大堡礁,深邃的蓝海被浅绿色的环礁泻湖点缀着,大大小小的岛屿领主是海鸟和一种沙袋鼠瓦勒比(Wallaby)。
但是这个美得像画一样的地方却隐藏着一桩令人心惊胆战的伤心往事。1628年10月27日,大航海时代的巅峰期,一艘名叫“巴达维亚”号的荷兰商船驶离特克塞尔,前往东印度寻求财富。但是没人会想到这艘船上的一个东印度公司雇员科尔内斯会因为其私人的野心与贪婪造成全船乘客超过一半死于意外以及血腥屠杀。科尔内斯在船只离开南非的开普敦之后说动了船长杰克布斯与其一道劫持“巴达维亚”号,意图侵吞货物和大量白银。他们故意使船只偏离航道,结果在距离澳洲大陆不远的阿布洛霍斯群岛意外触礁。之后在荒岛求生的险恶环境中,科尔内斯聚集党羽残忍杀害了一百多位无辜乘客,只是为了保障他们有足够的食物和淡水以登陆澳洲大陆。凶手的原计划甚至是只留下四十多名自己的亲信,幸而计划最终被另一位英勇善谋的年青人海耶斯带领反抗者所挫败。人性的丑恶在这场兵变中一览无余,在那样的情形下,人们屠杀同类的花样形式简直令人瞠目。而最终行凶者未能逃脱因果轮回,营救者同样因为需要节省返程所需的食水,而将凶手斩断双手就地吊死了。
如今当年双方争斗的简易工事还能清晰辨认,而“巴达维亚”号的残骸已被运往弗里曼特尔的海事博物馆了。这个好莱坞剧本一样的惊悚故事并没有在风和日丽的孤岛上留下什么阴森气息,一切都恢复了大自然应有的平静。白头海鹰在礁石上守望,沙袋鼠在灌木丛中休养生息,我们则铺开野餐桌椅,在无人的海滩享受鸡肉三明治和免费的无敌海景。简易飞机跑道是天然的黄土路,难免还有些小坑洼,在这个真正的无人岛上起降会令你产生一种荒野探险才有的奇趣心情。而面朝大海,独钓石斑则尽显岛主霸气,想来桃花岛的黄药师逍遥也不过如此吧。我们的飞行员Paolo说他有时候会在这里游泳潜水,能徒手捉到龙虾,还不需要执照!不过以我的水性就不要去试了,别说龙虾,gopro掉进海里都未必捞得上来。
如果你有幸在归航的飞机上看到印度洋的落日,那将是这趟空中远征的完美注脚。鲸鱼在海面游弋,喷射的水柱暴露了它们的位置。阳光穿透散落在印度洋上的积雨云,偶有彩虹隐现,一切都像宫崎骏笔下千与千寻的奇异世界,只是梦中的海上列车还没有来。
寻找萌宠乐园
无论自然有多壮丽,如果不想做鲁滨逊,最终还是难免要走进城市。我又回到帕斯,这个位列全球十大宜居城市的西澳明星有无数惊喜等待你去发现。不管是沉迷于吃吃吃还是买买买,帕斯都有足够的魅力留住人们的脚步。
葡萄酒的拥趸可以前往天鹅谷的各色酒庄品尽佳酿,32公里不间断的美酒美食之路几乎要让波尔多的乡间之旅相形见绌。钟情于当地生活氛围者则应该去南部的弗里曼特尔消磨午后时光,新旧交融的建筑群中遍地是热情洋溢的餐馆、酒肆与咖啡店,独一无二的殖民地文化在这里得到完整保留。在人声鼎沸的周末市场里喝一杯经典的Flat White咖啡,欣赏一曲即兴表演的吉他民谣,你就会领悟西澳人那种不急不慢的懒散源于何处,并学会享受虚度时光。如果喜欢参观博物馆就不能错过帕斯铸币厂,那里有真正的世界第一金币之王。早年帕斯铸币厂曾铸过重10公斤的纯金币,直到2007年都是世界冠军,后来被加拿大皇家铸币厂的100公斤金币夺去桂冠。如今帕斯铸币厂再出重拳,以总重量1吨的巨无霸金币再创纪录。这枚金币尽管面值只刻着100万,但是仅使用的黄金市值已经超过6000万澳元!
不过我们这次在帕斯要寻访的不是这些,而是人见人爱的萌宠乐园。帕斯以南50公里的罗金厄姆(Rockingham)是距离城市最近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这里可以看到大量海鸟,海豚,海狮以及极受游客青睐的神仙小企鹅。出发前当地朋友问我要不要参加与海豚游泳的项目,说“那是非常精彩的体验”。我裹着皮夹克站在风中凌乱了一会儿,婉言谢绝了,我想还是坐着船看海豚自己游泳比较好。从罗金厄姆码头出发的快艇在附近的海域兜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停靠在与码头隔海相望的企鹅岛。资料显示目前栖居岛上的企鹅群落大约在总数1200只左右。但是登岸后大张旗鼓迎接人们的却是红嘴鸥,现在正是它们孵化幼鸟的季节。沿路到处是海鸥的巢,有些近在咫尺,一有人经过母鸥就从蛋上蹦起来穷凶极恶地大叫,一副如丧考妣的样子,生怕你要偷它的蛋。
一路寻觅企鹅未果,我只好去岛上的保育中心观看给企鹅喂食的表演。但凡腿短又长得矮胖并且能像人类一样用双脚走路的动物,无一例外具有超级萌宠的潜质,机器猫就是明证。神仙小企鹅也是一样,因此游客趋之若鹜。这种企鹅是世界上个体最小的企鹅,我从管理员处得知原来这个季节白天基本上很难在岛上看到野生企鹅。因为它们通常日落后一个小时才返回岛上,而日出之前就会离开,出海去捕食。我不明白企鹅们一整天就在海上浪着难道不累吗,毕竟它们又不是鱼!唯一可以确保在岛上看到企鹅的季节是夏季它们换毛的那几周,企鹅会一直呆在岛上6-8周以等待新的羽毛长成。所以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欣赏一下保育中心那几只被人养熟了的,然后去海滩调戏红嘴鸥。幸好沙滩上阳光明媚,未能撞见野生企鹅的沮丧瞬间就烟消云散了。
错过了企鹅还有史上最佳自拍搭档短尾矮袋鼠(Quokka),对此我胸有成竹充满信心。这个超级萌宠主要生活在另一个距离帕斯海岸仅19公里的罗特尼斯岛(Rottnest Island)上,它因一张与游客抢镜的自拍照而红遍互联网,成为万人迷。如今罗特尼斯岛的游客大部分是冲着它来的,这事实上也彻底改变了这种动物的生存状态。这对其种群的繁衍发展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它们已经太习惯于接受人类的投食,丧失了原有的野生习性。
与Quokka一道自拍并不是什么难事,你只要记住:时刻准备好你的笑脸和相机;一根自拍杆会帮上很大的忙;Quokka常常会很好奇主动地凑向镜头,因此当它这么干的时候赶紧把你的脸凑到它屁股后头按下快门就好了。Quokka在岛上几乎到处都是,它们毫不掩饰作为岛上原住民的主人派头,肆无忌惮地在咖啡店和餐厅门口闲逛,有时候还会把粪便拉在门廊的木地板上。因此岛上的店家深以为头痛,常常需要用拖把将其轰出门去,这是一场耐心与脸皮的拉锯战。
罗特尼斯岛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帕斯居民最好的度假胜地,这里的海滩白沙如雪,令人惊艳。当地人甚至将在此度假的生活方式特别命名为“Rotto Style”,其深入人心可见一斑。
时下年轻一代流行娱乐至死的生活理念,如果你也热衷于此那你绝对应该来西澳体验一番。西澳人那些娱乐至死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大约是继承自他们的祖辈,并创造性地予以发扬光大了。对于当年那些在此拓荒的人们来说,门外除了一群羊和几只袋鼠就再没有别的了,娱乐基本靠酒。换了你估计也找不到多少奋斗的动力。所以在这里能躺下绝不坐着,让自己快乐才是天大的事。至于如何才是极致率性,我不必多言,转赠你一则笑话,一看便知。
两个西澳人在海中的一艘救生艇上漂流。他们找遍全船只发现一个灯泡,当用手触摸灯泡的时候忽然出现一个精灵。精灵说我可以满足你们一个愿望,其中一个人立即不假思索地叫道:“你能把海水全变成啤酒吗?”精灵说:“没问题。”然后它拍了拍手,整个海洋都变成了啤酒。精灵消失以后,两个人欣喜之余都不说话,空气中弥漫着啤酒的香味。沉默了一会儿,另一个西澳人对许愿者说道:“太棒了,兄弟。不过往后我们就只能尿在船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