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macau by the sea

  • 出发时间/2017-02-19
  • 出行天数/1 天
  • 人物/一个人
  • 人均费用/100RMB

  离开澳门后,总想留下点什么给自己,于是,便有了下面这些文字。

  也许和大多数人不同,去澳门(又或者说澳门吸引我的)并不是因为赌城的名号,而是因为可以有很多不同日常的食物吃。而在那么多种异国美食中,最让我想要体验一下的便是蛋挞了。
  蛋挞哪里都可以吃到,只是它源自澳门,这足以成为吸引我最重要的原因。

澳门蛋挞的故事是从两个名字开始的,玛嘉烈和安德鲁

  玛嘉烈祖籍珠海,原名叫唐慧中,是在澳门长大的;安德鲁英国人,早先在葡萄牙的酒店里面做厨师,后来又跑到澳门凯悦酒店餐厅工作。于是,在澳门,安德鲁认识了玛嘉烈,因为爱情罢(我想是),他们在一起了。也因此安德鲁有在这个城市永久定居的想法。
  1989年安德鲁离开酒店,和玛嘉烈一起在路环开了“安德鲁饼店”,然后蛋挞便在这个世界上诞生了。可能是因为好吃,安德鲁的蛋挞就火了起来,没多久,玛嘉烈把一家店变成了三家,一心想提高蛋挞的知名度,各种宣传、奔走,她也真的有把这三家店都顾得很好,澳门也一时掀起了蛋挞风,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游客都很喜欢吃。
  安德鲁是个很随性简单的人,他喜欢单纯的生活状态,而玛嘉烈却野心勃勃并不想安于平淡,有更大更远的梦想。最后,两人在1997年离婚。玛嘉烈带着安德鲁给她的蛋挞秘方和后面开的两家店离开了他,店名也改成了玛嘉烈蛋挞店,而为了迎合更多人的口味,她还把配方“改良”,生意也越做越大。
  1998年,玛嘉烈把改良后的秘方卖给了肯德基,然后葡式蛋挞这种澳门小吃就变成了全国都可以吃得到的东西。

  上面的故事是听说的,我也没有亲自去求证其真实性,想必也没有必要去求证罢。下面便要说一说我的体会,关于蛋挞,也关于澳门印象的碎片。

  其实一到澳门就想先去安德鲁吃看看,只是因为航班没有那么早到,然后又要去酒店办入住,所以第一天没能来得及去。而第二天又因为还有一些别的事要处理,所以先顺道去了玛嘉烈。

  玛嘉烈果然是个生意人,到了马统领街找到玛嘉烈蛋挞店的时候,门口就已经排了很长很长的队了。


  是还不错吃啦,有肯德基的味道。只是吃第二只到一半的时候,就有腻的感觉了。嗯,所以吃一只就刚刚好喔。玛嘉烈蛋挞是有单卖一只的,不过单卖一只的价格忘记了,因为我买了一盒,而我看大部分游客也都是至少买一盒起的(排队那么久就买一只的话会不会感觉有点亏),所以一盒的价格是55澳门元(mop),有6只。


  是的,我承认,无论从何而言,我都有更喜欢下面的安德鲁蛋挞。


  首先,怎么看都是安德鲁的蛋挞更为美观,子曰割不正不食,好看的食物光从外表看就会让人更有食欲罢。其次安德鲁的挞皮酥软中略带韧性,使得在一次次的咀嚼中让烘焙出来的香气满溢唇齿之间。最后是味道,与玛嘉烈蛋挞的喧宾夺主、大张旗鼓,恰北北而来的味道不同,安德鲁蛋挞是那种很清新很平易近人的味道。同样是买了一盒6只装,一下子全部吃光光,要不是实在太饱了(基本上是吃完玛嘉烈后马上去了路环的安德鲁),不然就会还想再来一盒。价格方面的话,一盒6只是50mop,比玛嘉烈便宜了5mop,哈哈,这是要怎样,改难吃了反而要贵喔。


  然而就地理位置便利程度而言,还是在市区的玛嘉烈方便,路环的安德鲁算是在很偏远的地方了,对面就是珠海。如果并不介意口味上的诧异,也可以忍受喧嚣与嘈杂,那么自然选去玛嘉烈吃蛋挞就好了。所以,下午1点21分到路环的时候,虽然也有人在排安德鲁的队,但是很短,没有几分钟就轮到给我买了。而上午10点25分在玛嘉烈则是排了好几圈人,排很久才有被轮到买。


  只是我喜欢安德鲁,喜欢路环,因为这里有墙头开满小花的玫瑰巷,有十月初五马路,有安安静静的人、事、物。


  在路环的海边小憩,咬着蛋挞,听着海风,吹着涛声,享受着平平淡淡的午后,何其美好的画面。


  据说安德鲁在玛嘉烈离开后,在饼店旁边开了咖啡店,这次没有进去,想说还是留到下次罢。


  生活和生意真的是有差别的,安德鲁守着他的路环生活,玛嘉烈执著着整个世界的生意。这么小的一个澳门,安德鲁没有住腻,玛嘉烈也没有走远,他们相隔一座澳氹大桥,活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氛围里,但又各自安好。他们都没有错,只是不适合而已。
  原本是想拿玛嘉烈和安德鲁两家的蛋挞摆一起合影纪念的,但后来想想还是算了,既然分开了,那么就不再可能会再在一起了!算了。


澳门,我想我会再去的,为了路环的安德鲁,为了吹过十月初五马路的海风,为了那一份宁静惬意的午后。

本篇游记共含 1865个文字, 14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澳门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