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独自在伦敦

  • 出发时间/2019-02-20
  • 出行天数/4 天
  • 人物/一个人
  • 人均费用/7000RMB

前面的话

其实这次伦敦之行的本意是因为我想兰州了,而在英国这个地方,能够让我想念兰州的,还就是伦敦大英博物馆,因为那里供着西北的文物,可以短暂带我隔空回到兰州,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那个我称之为家的地方。

姥姥进了大观园

于是在象征性的加了两天班后,一大早就匆匆的踏上了开往伦敦的火车。两个多小时后,我已经到了伦敦的Euston。穿过破破烂烂的站台,在人缝中看到了伦敦的太阳,闻到了味道不是那么清新的伦敦空气。

拖着箱子过了马路,又急不可待的冲出酒店,众横的街道,5分钟过不去的马路(夸张了一点),几乎是我见过的最为密密麻麻的人群(一点都不夸张),川流的车辆,林立的酒店商店,加上我手里的一张看不懂的地图,尽管伦敦午后的阳光温暖,我却觉得自己是姥姥进了大观园。

那一刻,WeChat发出的短信,多少是求助的,总是有一个声音能让我稳下来。

扔掉地图放弃导航,在他人的指引下,穿过街心花园,走过狭长的街,靠近了梦寐以求的大英博物馆!那时的阳光正浓,浓浓的照在了大英博物馆外排的长长的队伍,咋眼看去,不排个一两个小时,恐怕是进不去。当即决定明早一大早来,从来就拒绝排队,无论是吃的还是其他的。但这是大英博物馆,如果非得排队,我也认了。

再次在他人的指引下,穿过几排扭扭的街道,看到了红红的灯笼,我知道我到了中国城,而我的独自伦敦的旅程也开始了。


伦敦的中国城

中国城对于我这样的一个吃货来说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地方。也许是刚刚过完中国的春节,伦敦中国城里还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熙熙攘攘的人中很多都是慕名而来的外国人。

好像在西安的街头看到过这样多的红灯笼,但感觉绝对的不一样,西安的传统隆重,伦敦中国城里的商业气息更浓。

想了解中国吃的文化?伦敦中国城!

我晕!吃完了才看到这里,这才是我要的!照片解馋吧,凉皮看上去不知道是不是正宗,但米皮看上去应该不错。错过了,那就下次吧。


伦敦的圆形广场:Piccadilly Circus

中国城出来,拐个弯就是著名的伦敦圆形广场 Piccadilly Circus。这里建于1819年,曾经是伦敦零售商场的聚集地,如今这里是伦敦零售街道的中心。从这里无论往哪个方向走,都是热闹非凡的商业街,大名鼎鼎的牛津街也是从这里开走的。

Piccadilly Circus,伦敦圆形广场的标的是丘比特,可是从这个角度,那两个金黄色的就要跳水的小黄人更让我惊叹,是我的眼力好,还是小黄人的设计者更伟大?

其实是三个小黄人,纤细的肢体和撑杆,结合了多少的力学和数学?底下就是茫茫人海,你们还要跳下来吗?

迎着阳光的丘比特,谁又会是下一个的幸运儿?狗粮让我啃啃可好?


在 Piccadilly Circus 中迷路了,该往哪个方向走?花红酒绿里,我也怕迷失自己。


百年老店 Fortnum & Mason:贵!

伦敦的 Fortnum and Mason 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不仅给英国皇室供应食品和茶叶,也是一些奢侈品的销售点。这里就是一个大写的:贵!

不得不说,这里是我吃过的最好的巧克力,当然,也是我吃过的最贵的巧克力。从下面的四幅图中精选了20颗巧克力,花了我好像22英镑多的银子!

20多英镑的巧克力让我在随后伦敦街头的闲逛中,一一消灭。虽说有些纠结,但放纵自己在巧克力的甜蜜中,又有何不可?开心的甜蜜着,在伦敦的街头。

Fortnum's店里的点心,看上去好精美,但无论怎么看,我都看到了一个胖回去的自己,圆润的就要横向生长了。还是用小巧的巧克力来自欺欺人吧,巧克力小,一个不要紧,那就再来一个。


这样的卖肉方式*** 好像到了德国?不用想那么多,片片风干的薄肉片***,我忘了带安慰肚子的药。


经常见到的甜点和苹果派,配一壶暖暖的英国茶,懒懒的庸散在柔软的阳光里***。好吧,就这样吧,既然连打包都无法打包,那还是让这些蜜糖留在这里吧。


你说你有钱?你说你不缺钱?胆大的再说一次,大声点,让这里的德国鱼子酱听见!30g的鱼子酱要500英镑!30g 是什么概念?打开盒盖,精制小勺两下子就没有了,看一个电视,当零食吃需要几盒?500英镑又是什么概念?土豪请便!



伦敦街景

假土豪的抱着一盒20英镑的巧克力从 Fortnum & Mason 里出来,尽管伦敦的太阳明亮,但毕竟是二月的伦敦,Rohan的薄羽绒服和那件挪威的羊毛毛衣还是没能顶住冬日的寒冷,但手里还有巧克力,眼前还有午后阳光下的伦敦街景,慢慢欣赏。


唐宁街10号

穿过熙攘的街道继续往泰晤士河的方向走去,恰巧的路过英国的政治中心:10 Downing Street,唐宁街10号!以前这里就是一条普通的街道,任何人可以自由的通过,只是不能进入10号和11号。而现在戒备森严,持枪核弹的警察把守着。

头次在网上看到梅姨还真不知是怎么回事,好亲切的称呼。只是梅姨在她所领导的国家里,可没有这么亲切的被称呼过。里面的梅姨和各大要员们,你们可好?

本篇游记共含 9667个文字, 150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伦敦
马蜂窝旅游小管家
为您免费提供目的地旅游咨询服务
出行基本信息
联系人信息
换一换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