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逃雪甘南,遇见另外一个更好的自己
- 出发时间/2018-12-27
- 出行天数/5 天
- 人物/一个人
- 人均费用/3000RMB
在南方从未驱车和雪打交道的我,今年完成了两次翻越雪山的“壮举”:
一次在年初1.0,去疆冬书写孩子的童年;
一次在年末2.0,逃雪甘南净化心灵之旅。
上次是追雪,心之向往,踏足地球上最偏远的角落。
这次是逃雪,佛缘驱使,追逐甘南下最虔诚的信仰。
一样的是,同样选择了冬季自驾,用最有feel的方式完成了两次自我的挑战。
在疆冬,打滑漂移X6次,陷入雪地被拖出X3次。
在甘南,打滑漂移X2次,陷入雪地被拖出X0次。
根据数据分析,一回生二回熟,经验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上天眷顾,我平安的完成了今年的开官和收官之旅,也重新审视了旅行对我的意义:梦想,勇气,包容,渐渐改变了我看这个世界的角度,不为迟暮之年的叹息,Don't fear the unknown!
▼(没人拍的时候,其实我也拍自己,的后脑勺)
【逃雪路线】
下图就是红色连线就是本次自驾路线,蓝色连线本来在规划之中,这样可以不走回头路,美特斯邦威(暴露年龄了)。不幸中了大雪封印术,警察叔叔告诉我:“前面封山了,你要不等两天,要不就去合作。”警民合作一家亲,我听了警察叔叔的话,乖乖合作到了合作。
1day:西宁——海东——化隆——同仁——夏河
2day:夏河——合作
3day:合作——卓尼——临夏
4day:临夏——兰州
5day:兰州——西宁
【一碗管了9个小时的牛肉面】
飞机一到西宁,就心急火燎的来到车行,租了一台福特翼虎,提车的时候,大哥告诉我:“小兄弟,你了解甘南最近天气不,貌似要下雪,不过这车好开,下雪慢点就行。”
我一本正经:“没事,我是老司机了,这都是我第二次开雪路了。”
大哥给了我一个迷之微笑:“小心点,这是急救电话。”
雪,我今年一月自驾新疆也深度体验过,没有雪地胎,没有防滑链,想想都有些后怕。好了伤疤忘了痛,这次依然没有任何准备,就闷着头向夏河出发了。侥幸心理告诉我:“去夏河下了雪,再买防滑链吧。”
▼在飞机上,我是坚持没有吃早餐的(不要戳穿廉航的早餐——无),虽然肚子一直很傲娇的低吼,对隔壁座位的姑娘腼腆一笑:“昨晚吃辣了。”不是因为不饿,我相信这边的牛肉面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来西北,第一顿不搞碗面,好像不能入乡随俗,不能保佑一路平安。取车后,第一时间就开始寻面,摒弃了搜索网红的想法,随缘走进了这家。
▼10来个金字招牌忽闪忽闪的,恩,相信直觉,这家应该很霸道。
“老板,来碗牛肉面,加个蛋,不,两个,好事成双。还要2串羊肉串,2个烤羊腰,两个肚子......”
老板一脸鄙夷,心里想,这大傻子,一大早胃口那么好,抑扬顿挫的西宁口音:“除了面和蛋,其他都没有开做。”
▼面就面吧,味道没有四川的大,但是还是很符合我的口味,牛肉比较小坨(差评),环顾周围,加盘肉感觉是标配。
面足肉饱,开启了浪漫的雪山之旅。
青海甘肃地形都比较相似,黄土少树,远处被冰雪覆盖的山头带来一丝丝冷色。
▼海黄大桥被惯有西北第一桥的称号,我桥盲,感觉中国高速路的桥90%都是一个样子。现在很多车型都主打智能系统,翼虎这台车也不例外,搭载AliOS系统,为中国用户量身定制,配上了一个黑白配的名字,叫“斑马智行”,试试它的语音功能:“你好,福特,帮我查一下这个桥的来历——海黄大桥。”
“海黄大桥不仅是青海省首座大跨径斜拉桥和高速公路景观大桥,也是目前西北地区跨径最大的双塔双索面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全长1743.5米,主跨560米,主塔设计为“H”形,南塔高193.6米、北塔高186.2米,全桥共88对176根斜拉索,建设规模和施工技术堪称“西北之最。”
我听得云里雾里:“可以说简单点不?”
“没文化!”音响那头传来。
MD,你要是真人,我就在高速路和你掐起来。
过了海黄大桥不远,就要从张汶高速进入省道203,其实现在高速路上很少能遇到心动的景色,唯有省道,才能体会真正甘南之美。
▼走访村落,穿梭在土墙夹到的羊肠小道,这才是甘南应有的样子。
▼沿着小路一直开进,现在的土坯房已经很少了,因为祖国对现代化新农村的大力扶持,村民经济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盖起了砖房,红墙,木门也用上了漂亮的木雕。黄色的房屋,黄色的泥土,还有黄色的树干,这块看似贫瘠的土地上,却不断散发着生机。
哼着小曲,唱着歌,这一段路上没有任何压力,很快进入了同仁。老天变脸比翻书还快,在车内打了一个寒颤,抬头,便看到鹅毛般的大雪敲轻拍着前挡风玻璃,然后六边形的雪花稍纵即逝的绽放后,便又和空气融为一体。真下雪了,兴奋和忐忑交织,看了一眼导航,还有80公里就到夏河了,再慢也不过3个小时就开到了吧。
▼都说看甘南,先看佛塔。这是我在路上看到的第一座佛塔,没有太大的规模,独自守护着这片土地,风雪中,屹立得有些孤独。在甘南有这样一个说法,见塔就要摆一摆,转上3圈,就能积德功德,求得保佑,我想我得拜个码头,才能为后面的行程求个心安。
走了两圈,没有看见僧人,也没有转塔人,可能周边村落人烟稀少,所以才只有这么独独的一座,与它作伴的只有几棵张牙舞爪的老树。
离开佛塔后,渐渐的开进了山区,路况变得复杂多变,室外的气温越来越低。雨刮器的水都凝固了,听着干瘪的刮窗声,我开启了第一次漂移,一个弯道上,车身不受控制的滑了出去。还好翼虎的适时四驱及时干预,迅速相应稳定了车身,我在路边停下,暖和的车内让我冷汗如注。这个时候,我才想起了“防滑链”这种东西,可这天寒地冻的大山里,人烟稀少,哪里去买呢,而后经过的好几个乡镇都下车咨询,无功而返。得到一个答案:“夏河才有咯。”
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和毛驴并肩而行。
不知龟行了多久,来到一个较为大一点的乡镇——瓜什则乡,“汽车修理”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好像抓到了救命稻草,冲进店内:“老板,救命啊,有没有防滑链啊。”答案还是一样,“要去夏河或者同仁才有。”这一刻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帅是草率的率。
▼瓜什则乡本身也是依山而建,到了山脚,又看见了一座佛塔,这样寒冷的天气,还有陆陆续续的转经人,是怎样一种执念在驱使,是行尸走肉吗?我把车也靠在了空地上,跟着走了一段,摸着一个个转动的经纶,那颗忐忑的心仿佛也被抚平,卸下了精神高度集中后手脚的酸疼。我想这也是我的修行吧,给我后续的路上的坚定与勇气。
▼调整好状态,继续前行,一个僧人赤裸着臂膀给我深刻印象,防弹武僧的形象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只不过他是防寒武僧,要知道现在室外可是零下10度。我很想去请教一下:“这麒麟臂是如何炼成的?”我才下车短短10分钟,手和脸就变得乌红僵硬。
开离瓜什则乡,汽车导航依然用它没有受风雪影响的声音播报,距离夏河还有58公里,坚持就是胜利。不过,太阳也开渐渐向山头滑去,要是天黑了跑雪路,可就危险了。因为这段路上,还有一个最难的垭口需要翻越——贡乃拉合。
由于这场风雪来的突然,很多车都没有准备防滑链或者雪地胎,一些两驱车,在上坡路就开始打滑,爬不上去。
我在路上就遇到一个,他们停在了路中间,两口子和一个老人,车内还有一个孩子,招呼着帮忙推一下。下车有点虚,不下车良心过不去,最后良心赢了。我下车正要帮忙的时候,山路上头另一台小车快速滑了下来,在离我们5米远的地方,360度旋转,然后在4米高的陡坎边,烧胎挣扎后,滑了下去。惊得我一身冷汗。好在车内的人都无大碍,跳出四个壮汉。我给两口子解释:“我们的车也没链子,这里很危险,现在来了四个帮手,我就先撤了。”然后赶紧上车离开这个危险之地,雪地最担心就上坡上不去,下坡刹不住,要不是翼虎这台车是四驱,性能优秀,就真的一首凉凉送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