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在路上——摩洛哥游记

  • 出发时间/2018-06-17
  • 出行天数/13 天
  • 人物/和朋友
  • 人均费用/16000RMB

拔草摩洛哥,最主要原因是网络上红红火火的美图,加上免签政策和《红海行动》热映,和曾同游柬埔寨的小响一拍即合,赶在了沙漠最炎热季节到来之前走了一个大环线。就个人体验而言,合拍的旅伴对于长途旅行的意义,甚至大于旅行的初衷。
攻略大部分是小响做的,包括制定行程、买机票、订酒店、与沙漠团接洽等。出色的财务工作者小响在时间规划、预算支出、砍价等方面全方位碾压智商愈发堪忧的我。超过十天的长途旅行确实会有点辛苦,更需要小伙伴互相迁就和忍耐。都说可以通过旅行考验两个人的爱情,同理,长途旅行也可以考验两个人的友情,此处对处女座小响实名笔芯。
本着不炫耀、不浮夸、不虚假的原则,本来想趁着在多哈机场转机的几个小时整一篇干货游记,给向往网红国家的小姐妹们参考,没想到几个小时拖一拖就变成了半年,不爱写游记就和不爱写日记了一样,因为懒。原谅水瓶座山猪原本的直男摄影风格和小学生作文水平,那些关于摩洛哥的大神级美图和美文,均可在马蜂窝、穷游网等搜到,相信我,那只会令你更加心动。

此处有提示

1.摩洛哥通用阿拉伯语和法语,部分人也说西班牙语,英语的普及率不算太高,但是不要慌,人类沟通最好的语言就是肢体语言,加上恰如其分的拟声词,甚至会胜过自己注水的英语。再不济,换个人接着问,总会有人懂。而热情的摩洛哥人还会帮你找人问,直到你恍然大悟为止,他们的热情让你无法没有好感。
2.摩洛哥人比想象中的要热情奔放,走在路上,不管是在风情万种的卡萨布兰卡,还是沧桑古朴的马拉喀什,或是浪漫海滨的丹吉尔,男女老少、高矮胖瘦都会冲着你热情地打招呼,不停的说“你好”,一直到你有所回应。不要害怕,微笑礼貌走过即可,或者笑着回应一声“你好”,他们不会纠缠不休。刚开始我也会感到紧张,适应之后倒享受起这种“负担”,想象着自己是中摩友谊使者,不由自主地友好起来。对于经常被摩洛哥人拉着合影这事,还因为合影免费上了厕所,只能不要脸的解释成因为“东方美貌”。
3.摩洛哥通用货币为迪拉姆,国内无法直接兑换。可在国内兑换欧元后再到当地兑换成迪拉姆。人民币和迪拉姆的汇率大约1:1.4,建议每人兑换500欧,如果不够用,可以在中餐馆找老板再换一些。亲测摩洛哥的ATM用银联卡是取不出迪拉姆的,所以能刷卡的时候尽量刷卡,身上也要揣着些零钱,毕竟大部分的市场是刷不了卡的,并且摩洛哥是个注重小费的国家。

因为时间充裕,这次走的是经典大环线。时间紧张的小姐妹们可以在部分城市做出取舍,比如《花样姐姐》的摩洛哥之旅就没有“蓝白小镇”舍夫沙万和“非洲最北端”丹吉尔

中摩没有直飞航线,必须在多哈迪拜阿布扎比巴黎等城市中转,出发地可在北上广、香港等地选择,到达城市则可以选择卡萨布兰卡拉巴特等。我们这次选择的是香港-多哈-卡萨布兰卡的往返,提前一个月购票,含税价格5600左右。时间充裕的小姐妹们可以选择中转时间稍长的路线,顺路在多哈阿布扎比等地愉快地进行半日游、一日游。除了撒哈拉的三天两夜不得不报团外,其余均为自由行。

就城市环境、交通状况、人文气息、食物口味和个人体验,各城市排名如下:丹吉尔卡萨布兰卡艾西拉→菲斯、马拉喀什舍夫沙万。当然,所有的体验中,我无条件给撒哈拉一百分。

浪漫卡萨布兰卡

落地卡萨布兰卡是早晨7点,略带凉意,一看温度才17度,果真是到非洲避了个暑。机场不大,不用担心迷失。但不得不说摩国人办事效率有点低,从下飞机填入境卡到过关,花了快2个小时,以至于我们的行李已经被拎到认领处。不用着急在国内购买电话卡,机场里就有三家以上通讯公司出售电话卡,5GB流量卡仅仅50迪拉姆(约35块人民币),是淘宝价的3分之1不到,除了在去往撒哈拉的高原路上及沙漠里没有信号之外,其他地方4G信号基本正常。而酒店、民宿都会有免费wifi,上网的问题不用担心。
从机场到市区可以打车,也可以坐火车。除了丹吉尔,其他地方一定要讲好价了再上车,而且要大胆砍价,从他开价的3分之1开始砍,不行就换辆车,千万别觉得不好意思。就算是讲好价,到了目的地依然被坑的也不在少数,《花样姐姐》里志玲姐姐就是从机场谈好的400迪拉姆到下车被坑的1000迪拉姆。我们选择了坐火车,毕竟43迪拉姆一个人,还不需要一下飞机就斗智斗勇,加上乘客特别少,简直完美。

卡萨布兰卡有好几个火车站,离市区最近的是港口火车站。吃了一顿又一顿的飞机餐,哪怕是今年全球排名第一的卡塔尔航空飞机餐,落地了也迫不及待地想感受一把金拱门,结果第一口就被甜倒了。摩国慎点甜品和饮品,连星爸爸也是过分甜得不安全。你再怎么努力表达少糖,他都好像不理解、不明白,怎么会有人不爱甜蜜呢?只能一次次默默咽下这一杯杯的甜腻腻。

一路上都会有人热情的打招呼,笑一笑就好。订的酒店离车站并不太远,顺着谷歌地图很容易就找到了。因为这个大哥一路热情的搭讪,最后非要合影,看他一身伤,缺了颗牙,手上还缠着绷带,怕拒绝被揍的我只好敷衍的合影一张。当然,也没想过日后还会出现不少这样的情况。摩国男子还会很轻佻的说出I LOVE YOU,不用在意,也不需要回复,微笑就好,他高兴就好。
休息调整以后,去了哈桑二世清真寺。壮美肃穆,其中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来。整个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0万人祈祷,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沙特阿拉伯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之后。参观之前记得确认参观时间,也注意穿着不要过于暴露。阴凉处很多市民在乘凉,大海、蓝天和宗教,非常平和的组合。人们没有玩手机的习惯,就是在安静的聊着天或者放空。摩国人很介意被正面拍照,尤其是妇女,如果确实想拍,也要礼貌地征求她们的意见,但多半会被拒绝。网上有个说法,很多年前摩洛哥人对拍照并不在意,曾经一个男子从境外带回一张身着当地传统服饰妇女的明信片,他震惊地发现那个妇女是他的妻子,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认为他的妻子没有了尊严,也不再属于他,从此不再信任他的妻子,无法跟她继续生活,于是离了婚。从此以后,传统的摩洛哥人会拒绝游客为他们拍照。另一种更好记的说法是摩洛哥人觉得拍照会把他们的灵魂拍走。我尊重这种风俗,但一路上不时碰上一些主动找我合影的人,也让我怀疑是不是自己到了假摩洛哥


对于电影《卡萨布兰卡》这个电影,我一直没多大感觉,加上这只是根据电影场景重新搭建的咖啡馆,所以我们并没有预订Rick Cofe。说到底,大概还是因为是糙女子吧。“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市,城市里有那么多的咖啡厅,你却走进了我这一家”,世间人与人相遇就是奇迹,我长得不美不俊,但也是你生命里的奇迹呀,是不是感到有点毛骨悚然

摩洛哥的男人好像不需要上班似的,每天就坐在咖啡馆门口晒晒太阳看看美女,惬意地很。

摩洛哥之前看了一些关于当地食物的评价,对于塔吉锅褒贬不一。但毕竟是国锅,来都来了,肯定是要尝试的。在境外我还是会有点信任大众点评,毕竟中国人的胃也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能知道。一家人气很旺的餐馆就在里克咖啡附近。大多数服务生不会说英语,只会冲你甜甜腻腻的笑。找到会英语的经理,让他推荐菜品。摩国吃饭有一点小美好,就是哪怕是免费送的馕也会用很多漂亮的佐料来搭配。但是牛肉塔吉锅真的又甜又腻,和我们的螺蛳粉胃八字不太合,果然第一餐就败了。除了撒哈拉沙漠没得选的羊肉塔吉锅,这一顿塔吉是第一顿,也是最后一顿了。

说完国锅,顺便说一说国饮薄荷茶,也被称为摩洛哥威士忌。先用沸水洗去绿茶叶表面的苦味及杂尘,然后将茶叶铺进壶底,再放入洗净擦干的鲜薄荷叶,最后压上大量白糖,放在炉上加热数分钟即可饮用。刚开始受不了薄荷的过于清腥和白糖的过于甜腻,后来渐渐爱上这种味道。 在阿拉伯国家,做饭是女人的工作,唯独泡薄荷茶是男人的权利。当地传统人家待客会奉上三杯薄荷茶,分别意味着忠告、祝福及警醒,第一杯,犹如生活苦涩,第二杯,犹如爱情浓郁,第三杯,犹如死亡轻柔。

太阳下山有点晚,等天完全黑下来已经快9点。吃完饭散步回去,意外的穿过集市。感受了一番阿拉伯世界的生活气息,也是有点惊喜。我个人是很喜欢菜市的,通过菜市可以了解当地的饮食习惯和消费水平,人与人的相处习惯也在买卖中有所体现。水果不贵,可以多吃,但是蜜瓜和无花果真的超级甜,不喜甜的稍微控制控制。之前提到在摩洛哥讲价要从3分之1开始砍,菜市场除外,否则我怕你被砍。另外,如果在市场闲逛,不确定要买的话就别乱摸别乱砍价。那种感觉就像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广东批发市场,摸了问了不买就别想走。

“上帝的故乡”马拉喀什

说实在的,对于这趟旅行我太不上心了,以至于离开了,我才把马拉喀什这个名字记准了,还包括摩洛哥最大的传统市场杰马夫纳广场、库图比亚清真寺等等,实在是绕口难记。就像每一个闲聊的摩洛哥人都会真诚的告诉我他长长美美的名字,到头来我再努力也只是记住了默罕默德这四个字。如果这篇游记不早日完成,很快马拉喀什之类的大概也会慢慢消失在我金鱼般的记忆里。马拉喀什是真的很热,又干又热,中午时分走在没有树荫的路上都害怕自己会突然蒸发掉,每天都灌下一瓶又一瓶的冰可乐续命。

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的火车大约4个小时,时刻表可以在摩洛哥铁路的app上查询,然后到车站购买。一等座价格较高,是出售固定座位的。二等座不卖座位,有座就坐,一般坐火车人不算多,建议买二等座即可。

本篇游记共含 10935个文字, 181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摩洛哥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