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颐和园里秋色美之谐趣园

  • 出发时间/2018-11-11
  • 出行天数/1 天
  • 人物/情侣/夫妻
  • 人均费用/100RMB

谐趣园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由于它小巧玲珑,在颐和园中自成一园,故有“园中之园”之称。

为了让蜂友们看得更清晰,网上找来谐趣园的平面示意图,上北下南, 从西门往东看,中间的池塘呈L形。

一亭一径,足谐奇趣

谐趣园是清乾隆时,仿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原名惠山园。建成后,乾隆曾写《惠山园八景诗》赞之。
乾隆为惠山园定有八景:一为供读书的载时堂;二为可赏字的墨妙轩;三为观云气的就云楼;四为俯览荷池的澹碧斋;五为静听水音的水乐亭;六为可观鱼乐的知鱼桥;七为可点笔提诗的寻诗径;八为以假山石构成仙窟的涵光洞。
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嘉庆皇帝改建惠山园,添建涵远堂和澹碧敞厅,将载时堂改名知春堂,墨妙轩改名湛清轩,就云楼改名瞩新楼,澹碧斋改名澄爽斋,水乐亭改名饮绿亭。取乾隆《惠山园八景诗序》中“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境,更园名为“谐趣园”。
公元1860年谐趣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慈禧重建谐趣园时,在宫门内增建了知春亭和引镜轩,又以百间曲廊将五处轩堂、七座亭榭联为一体。

到谐趣园有两条路,不管是从北宫门进,还是从东宫门进,都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到达。
从北宫门进,过苏州街,走万寿山后山,有路可达。从颐和园东宫门进,顺德和园东墙,经“紫气东来关”可到。 网络上找来示意图。

谐趣园有两个门,都是朝西开的,相隔不远。
这是宝瓶形的侧门,在瞩新楼旁边,不仔细看,容易错过。隔门影影绰绰的看到知鱼桥。

谐趣园宫门可谓富丽堂皇。

谐趣园宫门很有皇家气派,每扇大门上各有横九行,纵九列,九九八十一颗金色大门钉和一个金色狮头辅首,这可是皇家最高规格呐。

谐趣园宫门属于屋宇式的,有宽敞的门廊、富丽堂皇的天花板,廊上的苏式彩画漂亮之极。各有典故。

进谐趣园门,中央是一个池塘,环池建有知春、引镜、洗秋、饮绿、澹碧、知春堂、兰亭、圆亭、涵远堂、瞩新楼、澄爽斋等亭、堂、楼、榭、轩,各式各样的建筑,玲珑、优雅又富丽堂皇。

一般的旅行团都不安排到谐趣园,所以这里比较幽静,是个拍照的好地方。看到不少老年人都拿个“大”相机,更有些端着“长枪短炮”,嘿嘿,现在的时尚哦

谐趣园中有八趣

谐趣园号称有八趣,即时趣、水趣、桥趣、书趣、楼趣、画趣、廊趣、仿趣。

时趣

谐趣园春、夏、秋、冬四时有景,各具特色。春看池水夏赏荷,秋日风凉冬观雪。

园中时趣澄爽斋

在谐趣园西岸,有白色的汉白玉平台伸入水中,这里是拍谐趣园全景的好地方。

平台后面便是澄爽斋,清漪园时名澹碧斋,是惠山园八景之一。嘉庆时改建,改名“澄爽斋”,“澄爽”是清澈、明朗的意思。

仔细看看,门上匾额和柱前楹联是慈禧老佛爷的墨宝。
谐趣园中,光绪时修建的建筑,都是慈禧题匾和写联的。

澄爽斋与知春堂、知鱼桥遥相呼应、互为对景,是园内重要的观景建筑之一。

水趣

谐趣园的水源来自颐和园后湖东端,园里的地势比后湖水面低一些,利用园与后湖之水的落差,叠石成峡,水穿石而过,高低扬抑,犹如鸣琴,是为水趣,亦称声趣。
谐趣园里的水,从玉琴峡流入,从南边流出。近些年,由于节水,谐趣园的水不再流动,每年春季从玉琴峡放水进来,入冬之前从南边放出去,以免结冰挤坏池边石壁。

玉琴峡壁上有慈禧老佛爷的题字,“玉琴峡”、“松风”、“萝月”、“仙岛”、“堆云积翠”、“泉流不息”、“云窦”石刻,有点儿难找哦,有兴趣的蜂友可以找一找呀。

桥趣

谐趣园中有五座各式小桥,长者十米有余,短者不足两米,风格各异,其中,最负盛名者,为桥面低平、观鱼、垂钓极佳之处的知鱼桥。
桥名取自战国时期庄子和惠子《秋水·濠上》中的一次有关“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富有哲理的辩论游戏。用古人的故事来增添游人的兴趣。

知春亭东边有一段很短的游廊,紧挨着的建筑叫做“引镜”,是慈禧老佛爷观鱼和喂鱼的地方。

本篇游记共含 3727个文字, 95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北京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