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斯科。公元2018年,6月24日,冬至日(印加历)。
大卫.昂卡一早就来到位于库斯科城中显要位置的太阳神殿(Qorikancha),开始预备一整天的重要仪式。今天是库斯科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日子,也是古印加帝国传统中极为重要的一场祈祷的开端——太阳祭祀。
古印加帝国以一种“失落的文明”的姿态给世人种下神秘的印象,这一切源于宏伟壮观的马丘比丘。库斯科作为印加人古老的都城,却因为西班牙殖民者的肆意重建而面目全非。太阳神殿(Qorikancha)始建于第九世印加王帕恰库提(Pachakuteq)在位时期,约公元1438年至1471年间。这座建筑工艺令人匪夷所思的石砌大殿后来被西班牙人几乎彻底拆毁了,他们只保留其坚固的印加式多边形巨石地基和底部结构,然后在上面建造了一座圣多明戈大教堂。遗憾的是大教堂曾经在1650年和1950年的地震中两次被毁,而印加人以巨石搭建的底盘则始终坚固如初。如今的人们只能假象这座神庙当初屹立时的辉煌光景,屋瓦据说是整片整片的纯金,共700余片,每片重逾2公斤!庭院中有成片以黄金打造的玉米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经过了嘈杂的新闻采访后,大卫.昂卡得到机会在太阳神殿的内院中稍事休息,为即将到来的盛大庆典作最后的静默和脑中预演。他的角色正是太阳节的核心:印加王帕恰库提。
大卫的正式职业其实是中学西班牙语教师。出于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他常年醉心阅读印加历史文献,并很早就热衷于参加各种关于印加古文明的演出活动。因此在两年前的一场角色甄选中被太阳节组委会一眼相中,开始出演每年太阳节的官方盛典,扮演印加王帕恰库提。大卫拥有一张典型的安第斯民族脸庞,皮肤红黑发亮,梳着马尾辫,常常不苟言笑,面色不怒自威。
神殿内院一片嘈杂,四个库斯科古老部落的民众扮演者挤在阳光初现的回廊中央,人人都在手忙脚乱地穿戴各自古怪的服饰,并纷纷拿起手机自拍留影,大呼小叫伴着乐器的试音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可最早的太阳神殿是个极其神圣之处,演员们如今站立的地面也曾经铺满黄金。虽然印加王帕恰库提是以朝拜太阳神因蒂(Inti)的名义下令修建了神殿,但在最神圣的内殿中曾经供奉的却是另一个更为神秘的神祇,名叫维拉科查(Viracocha)。根据史料记载,当时这座神像以大理石雕刻而成,直到西班牙人开始全力摧毁印加人的信仰之前,它都安然无恙地矗立在神殿深处。
维拉科查拥有谜一样的身份与来历,并在安第斯山脉中广阔的土地上被各民族以不同的名字与传奇故事广为传颂。依照史料的文字记载与口述以及实物雕像来看,这位大神的面貌轮廓、肤色、头发胡须和衣着打扮极其像是一个高大的白种人,至少与当地土著生活经验中的安第斯山人种完全不同。这也正是后来西班牙人皮萨罗带领区区两百人入侵库斯科却能获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因为印加人虽有数万之众却根本没有抵抗,他们认为西班牙人是维拉科查的使者重临。
古老的安第斯山各民族神话错综复杂如雾里看花,但很多内容都大同小异。传说中的维拉科查是创世之神,是太阳神、月亮神和大地之神的父亲,他在滴滴喀喀湖用石头创造了第一批人类,但他们桀骜不驯,行事癫狂。维拉科查后来用60天的洪水毁灭了这些人类,只留下一对男女,这个男子就是后来开辟库斯科为印加都城的第一世印加王曼科.卡帕克(Manco Capac),他被认为是太阳神因蒂之子。神话中留下预言,在人类危难时维拉科查还会回来。正是这一预言给了西班牙入侵者一个天大的便宜,使当时正在经历内战创伤的印加人听任摆布。而英国记者兼考古作家格瑞姆.汉卡克(Graham Hancock)却从那些离奇的传说中抽丝剥茧,发现另有隐义。
维拉科查在克丘亚语中的意思是“大海中的浪花”。格瑞姆在他的畅销书《上帝的指纹》中对维拉科查作过细致周密的调查剖析,这位神秘的异乡人与他的随从们从不知何处登陆南美大陆,并曾在位于现今秘鲁与玻利维亚交界处的滴滴喀喀湖停留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那里建造了充满不解之谜的蒂华纳科古城。之后他沿着安第斯山脉北上,一路教授人们耕种与灌溉的知识,并以无穷法力在大山上开辟梯田,挖掘沟渠。他带来文明的种子,并治愈人民的病痛,谆谆教导他们和睦相处。直到有一天在一个叫做卡纳斯(Canas)的地方,人们不肯听从他的教诲,并扬言要用石头打死他。维拉科查因此施法降下天火威慑众人,然后在人们的膜拜下离开村庄去往海边,他举起斗篷走进波浪,没有再回来。这正是其名“大海中的浪花”的由来。
最早的太阳祭祀成型于印加王帕恰库提统治时期的库斯科。那时候,从一年中白天最短的冬至日起,一连九天,全国的人们都会带着各种水果以及农产品前往库斯科,加入欢庆仪式。这代表了农耕文化中旧的一个收获季已经结束,而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而太阳对于农耕作业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感谢太阳神的眷顾并祈求来年得到更好的收成就成为人们最主要的诉求。从时间点的选择来看,也是十分合理的,冬至日是阳光逐渐远离这片土地的最后一天,接下来它就会日渐走近。
这种原生态的太阳祭祀一直延续到西班牙人占领库斯科之后的1535年,然后殖民统治者强行禁止了它。直到1944年,秘鲁政府才将这一阔别已久的祭祀仪式带回人们的视线,并定下每年6月24日为太阳节,但它很大意义上成为了一场表演,不再拥有更多的宗教色彩。起初的太阳祭祀只集中在库斯科中央武器广场和太阳神殿两处地方,而新的太阳节的主要秀场还增加了一个城外的地点,那就是著名的萨克赛华曼(Sacsaywaman)要塞遗迹。
演出开始前,太阳神殿四周的街道已被围观的民众挤得水泄不通。尽管初来乍到的游客并不知道哪里才是最佳观赏点,但是只要看那些举着旗子的当地导游带领团队占领哪个位置,你就明白了。在太阳神殿院外最高处的那个平台北面,位于桑托多明戈大街的斜坡上,应该是最理想的位置。在九点开场的歌舞之后,大卫.昂卡将在那个高台上独自演绎他作为印加王对太阳神激情洋溢的赞美与崇拜。这一段也是他本人最喜爱的部分,“它使我感到浑身充满一种神奇的力量”,大卫不止一次这样说道。
扮演印加王对大卫来说,已经不只是一场演出这么简单。他自己都有些奇怪,为何常常会在生活中有入戏的感觉。有时候朋友们会在一起喝啤酒的时候揶揄他,“不要总是端着印加王的架子,你又不是真的王”。而实际上在大卫的心里,真正让他忧心忡忡的是传统文化正在以一种波澜不惊却毅然决然的态度从人们身边悄悄流逝。他小时候目睹的那些常见习俗,诸如对大地之神的供奉与尊敬,如今已很少看到。从前的乡亲们有时候也去教堂,但是他们公平对待一切神明,无论是大自然还是造物主,太阳神还是耶稣,他们都献上同样的敬畏。而如今的人们往往心事重重却无暇面对自己的信仰,对形式的留恋远重于内心真正的领悟。
太阳神殿的开幕演出以印加王带领民众朝着太阳叩拜收尾,接下来庞大的游行队伍会穿街走巷前往古城中央的武器广场,那是第二处主会场。相比起会场中的表演来说,我更喜欢这种毫无拘束的欢庆游行。观众尽管被要求在路边与游行队伍隔离,但毕竟看来触手可及,少了看台上那种遥遥望去的隔阂,你会觉得五百年前的库斯科应该就是这样从街头巷尾的每一个角落里迸发出喜庆与祥和,人们彼此之间的真诚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在极具仪式感的歌舞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古城中央武器广场搭建的圣坛顶上,大卫再次引领民众聆听太阳神的旨意。这一次他从高处撒下古柯叶,并询问大祭司是否感知到太阳神的意愿。两个祭司负责解读神灵的回复,并据此向印加王提出建议,通常会是向太阳神供奉火焰。出于安全原因,现代太阳节的祭祀仪式会以画在布幔上的火焰图形的抽象方式代替真实的篝火。你可以想象当年广场中巨石搭建的圣坛上熊熊篝火,烈焰燎天的壮观景象。彼时万民肃穆,对天祈愿,火光如血色,在太阳的子民们红褐色的脸庞上跳动不息。
广场四周人潮汹涌,要想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仿佛一场与激流抗争的搏斗。环绕广场的餐厅二楼阳台早被游客们占满,没有预订根本不可能临时涉足其间。这些观众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跟随演出者前往最后一个会场萨克赛华曼要塞遗迹,如果不想到时候被堵在狭窄的上山道路上的话,最好提前离开武器广场前往要塞。
古老的萨克赛华曼,这座位于库斯科北郊约五公里的山上的遗迹充满了未解之谜。尽管有人认为这座宏伟的建筑同样始建于九世印加王帕恰库提时代,但是民间有许多传说提到远在印加人建国之前它就存在于此,人们只是继承了未知者的遗产,将之利用起来而已。这群未知的神一般的人物同样被称作维拉科查人。堆砌萨克赛华曼的巨石之大之多,堪称奇迹。须知当时以印加人的技术状态,他们连运输用的车辆都未能发明出来,很难想象百吨重的巨石可以单纯靠人力从几十公里外的采石场搬到这里。遗迹中最大的石块重达360吨!即使以现代科技去搬运这么大的石头,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何况山路崎岖,而且切割巨大的岩石到如此精准的程度以使其拼接严丝合缝,这实在不是印加人可以想象的工艺。
16世纪西班牙史学家维加(Garcilaso de Vega)在他的著作《印加王朝评述》中记载过一件有意思的事:曾有一位印加王试图从数公里外将一块巨大的圆石运往萨克赛华曼,以一种添砖加瓦的形式彰显他的功业。然而耗费两万奴工的运输过程中,巨石从山路上滚落,轧死了3000余人,最终以失败告终。那么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既然印加人连一块石头都搬不上山,这无数巨石堆砌的要塞是如何实现的呢?显然不合逻辑。格瑞姆.汉卡克在《上帝的指纹》中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充满遐想的新思路:他认为远在上一个地球冰河期之前,这个世界上就曾经出现过一个非常发达的文明。由于自然灾害的突然降临(这极有可能是罕见的巨大变迁,源于地壳的剧烈变动,当时的大陆出现了很大的位移),这个文明的极少数幸存者在之后的世界上以神一般的角色四处出没,将文明的种子传予后人,并留下了不少至今难解的建筑之谜。另一个极具标志性的例子是埃及吉萨地区的三座大金字塔,以及近在300公里外的纳斯卡大地画。
我们将视线拉回太阳节的会场。现在空旷的要塞中央已经搭建好整齐的观众席,这场最华丽的演出不同于前两个会场,它不是免费的。最低100美元起的票价将许多当地人隔离在场外的山顶,他们在高处席地而坐,远远地观赏曾经与其祖先息息相关的一场祈祷与祝福之舞。演出十分成功,激动人心的乐曲和充满张力的仪式在3600米海拔的阳光下几乎获得了神灵护佑一般的影响力,使人印象深刻。祭司们在最后关头依照传统向神灵献上新鲜的心脏,来自一头黑色的羊驼。不过据说在此已经不再现场宰杀牲口,而是使用了预先在市场买来的器官。这一点倒是颇合维拉科查大神的心意,当年正是他苦口婆心教导民众不要以活人为祭,并远离互相杀伐,建立一个和平安宁的社会。
太阳节的第二天我又见到大卫,与昨天的印加王帕恰库提相比,他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整天高度亢奋的仪式大约耗费了太多精力,他说他居然把贵重的印加王服饰落在了出租车的后备箱。我安慰他一定能找回来的,毕竟谁敢动太阳神之子的衣冠呢?大卫端着咖啡略有所思,没有搭腔。去年夏天的时候他的家里曾经遭窃,那时候他将整套演出服放在床下,才躲过一劫。如今毕竟难逃一失,这不免令人沮丧。我看见他冷峻的脸上略显疲倦的眼神,那里面飘过一丝难以觉察的隐忧。
TIPS:
1)太阳节作为一个重要节日,于每年的6月24日在秘鲁库斯科举行。节日当天的庆典分为三个部分:太阳神殿、武器广场以及萨克赛华曼要塞遗址。太阳神殿和武器广场的演出免费,观众可以自由观看。这两处表演中间会有一个演出团队转场的游行,观众也可以在路边自由围观。第三处要塞遗址的演出需要购买门票,售价100美元起。游客可提前通过旅行社预购门票,或者向酒店前台订购。
2)节日庆典从早晨九点在太阳神殿开幕,会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左右。由于街上人流较大,最好提前预备好便携的午餐,餐厅就餐时间将无法保证。如果想在位于武器广场四周的餐饮场所二楼观赏表演,应提前订座。
3)24号前后的酒店预订通常都会很紧张,因此应该早作准备。节日当天的交通会十分拥堵,幸好三个会场之间的距离并不太远,可以步行。萨克赛华曼要塞设有专用停车场,但驾车前往会场应避开人流高峰。
4)节日当天可以将贵重物品与护照留在酒店房间,但需要携带护照复印件以备收费会场入口的检查。随身背包应小心保管,尽量不要在拥挤的人群中将背包背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