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私人频道】走进留声机里的流金岁月|上海
- 出发时间/2018-03-01
- 出行天数/365 天
- 人物/其它
我眼中的上海,标注的都是小资和电影化的格调。
尽管这个城市不为林语堂所喜,他所言的上海是“中西陋俗的总汇”,但可能他没有看到正因这种文化碰撞,而产生的张弛有度的美。
当我走在法租界,走在梧桐掩映的道路上时,场景化设定便是张爱玲的小说。
骨子里的调性成就了张爱玲,太过通达,作品带着颓圮的美感,孤独而又悲情。
曾经在很小的时候随父母来过上海,印象里总是个摩登化的大都市。
匆匆过客了多少年,不曾想会落在此处。
至少暂时居于此处。
不比地道的上海人了解这里,但生活的一年中也摸索了些许。
用精致、小资、文艺、繁华这些多元化的词语描述它,一点也不冲突。
而黄浦江也像是化作一道分水岭。
一面怀旧,一面繁华。
注:文内所有图片和文字为本人所有,盗用版权必究法律责任。
【旧时光频道】
后来他们说,世事并不尽如芳华。
而一期一会,会当珍惜。
现在,让我们打开旧时光频道,一起进入漫长而短暂的岁月流光。
▷ 穿越回流金岁月的百年老报馆
出现在《情深深雨濛濛》里的申报馆,曾见证三个时代的兴衰。
《申报》在1872年由Ernest Major创办,1918年10月10日新大楼落成于汉口路,距离2018年的今天正好是一百年。这里也是中国现代报业的发源地,传媒人的愿景。如今的旧址为向其致敬,由80年代的复旦校友们集资建立,摇身一变成咖啡馆,服务员也还是如旧上海一般,头戴报童帽。窗外是1912年接任《申报》总经理的史量才的话——“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
步入申报馆的同时,就仿佛坐着时光机,进入了哆啦A梦的任意门,杜绝门外的喧闹人流,置身于上个世纪的欧洲。
浮雕的穹顶,马赛克地砖,大大的玻璃窗,墙头的老照片,既摩登又复古。
菜单设计灵感也来自于那个时期的报纸,插画黑白小报,封面印着The Press。
二楼的中庭还印着申报馆建立的时间。
▷ 走进梧桐婆娑的法租界
19世纪时被洋人开辟,1943年被收回,但这些集成了上海之精华的花园洋房和梧桐树,都留在了这里。
这一年我常去法租界,或是夜晚漫步,或是周末食brunch,又或是在随便走进的一家cafe码字工作。
总有朋友问我,法租界如何划分,到底从哪里到哪里。
其实具体的边界,我也说不明白。
但当我进入复兴路、新天地、音乐学院、丁香花园,那些写满了旧上海味道的地方,便明白身在此处。
壹◂ 乌鲁木齐中路
比起武康路、淮海路来说,它既接地气又洋气,藏匿着众多有意思的小店。
来这里我也是为了寻觅一家风评很好的brunch,排队排了1小时左右才得以入店。
店铺小到只能放下几张桌子,满满的黄铜吊灯,意料之外的朴实。
“I'm fine, and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