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皇家祭天之天坛
- 出发时间/2018-08-18
- 出行天数/1 天
- 人物/情侣/夫妻
天坛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
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其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天坛公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天坛公园有四个门。坐地铁五号线在天坛东门站下车,从东门进入公园,很方便。
天坛位于天坛公园内,在公园大门口买一次票,进入天坛公园。参观祈年殿和圜丘还要买一次票,通票28元。
天坛公园主要景点
天坛是祈谷、圜丘两坛的总称。
主要建筑在内坛,祈谷坛在北,圜丘坛在南、二坛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
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
天坛有两重坛墙,形成内、外坛,坛墙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
祈谷坛
祈谷坛 是举行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长廊等。
祈谷坛的祭坛为坛殿结合的圆形建筑,是根据古代“屋下祭帝”的说法建立的。坛为三层,高5.6米,下层直径91米,中层直径80米,上层68米;殿为圆形,高38米,直径32.7米,圆形屋檐,攒尖顶,宝顶鎏金。三重琉璃瓦顶,明代时是三色琉璃瓦顶,清乾隆年间全部换成蓝色琉璃瓦,以象征“天”。
祈谷坛全景图(来自网络)
祈年门
祈年门是祈年殿院落的正门,为庑殿顶建筑,皇家气派,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门制。
祈年殿
祈年殿前身为大祈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改建为三重顶圆殿,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
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
祈年殿的内部结构比较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
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铜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
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六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
祈年殿的藻井是由两层斗栱及一层天花组成,中间为金色龙凤浮雕,结构精巧,富丽华贵,使整座殿堂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祈年殿前神道上的丹陛石,据说,曾被游客塞了很多硬币而遭损坏,现在还在维修中。
祈年殿配殿
祈年殿前,东、西两侧各有一座配殿,面阔九间。原是分别放置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的地方。后分别辟为陈列宫廷祭天古乐、礼仪及历史文化展览之处。
东、西配殿都是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为前九后七,两排共十六楹。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以其“参差不齐”为由,拆除后殿,仅存前殿九间,用于尊藏供奉从祀神位。
现在东配殿为《祈年殿历史文化展 》。西配殿辟为《祭天礼仪馆》,馆内集中介绍了中国祭天礼仪的演变过程,重点展示了清代祭天大典的礼仪情况,包括祭天礼器、祭天程序等等。
皇乾殿
皇乾殿位于祈谷坛北侧,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是天地坛的天库,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
皇乾殿是一座庑殿式大殿,覆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汉白玉石栏杆的台基座。殿前有皇乾门,也是蓝色琉璃瓦覆顶。
看看,随处所见都是气派的皇家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