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南京博物院一日游

  • 出发时间/2018-08-26
  • 出行天数/1 天
  • 人物/其它
  • 人均费用/100RMB

前言

南京博物院,与北京故宫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并称为中国三大博物馆。江苏是国内沿海省份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南京作为其省会,又是著名的六朝古都,其展品之丰富,可想而知。十几年前我曾去过一次,那时精美的漆器让我印象深刻。如今,再次前往翻修过的南京博物院参观,想必可以收获颇丰。

正文

正值周日,一早到博物院的时候已经人流如织了。这样的景象似乎只有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见过。南京博物院院给我的感觉是非常的简单粗暴。参观不需要身份证,也不需要领门票,直接可以进入。虽然很多博物馆的主体都是从古到今按照时间排列展馆的,但是大多都会有一些专区,比如故宫博物院就以瓷器、玉器、金器等分开展览,湖北博物馆的曾侯乙相关展品也是单独设区,但是只有南京博物院,仅仅以时间排列展馆和展品(收费专展除外)。但是其展品之丰富,实在令人咂舌。
展览从远古时间开始。一个大厅里展示着各色远古生物的骨架。不仅有巨大的猛犸象,也有恐龙和恐龙蛋等等。在人类出现以前,他们是这块土地的主人。

这块海百合的化石标本大概有一人多高。印象在浙江自然博物馆中有一块海百合长宽都有四五米左右。我所见的,似乎还有更大的,却说不上来在哪儿了。

从未有像南京博物院这样轻描淡写的带过古文明展览的。与浙江省博物馆对比,虽然有着众多的展品,但是却没有提及是哪种上古文化。先民借助最易得到的石器和骨器,以及自己制造出的陶器,努力改善着他们的生活。

先民平等的墓葬。个人臆想一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个族群的人们都有着平等的地位。在那个资源匮乏,人口规模小,科技极度不发达的时代,每个成员都很重要,大家在技能上可能也没有过大的差距,也没有太多的剩余价值可以分配,所以大家依然可以平等相处。

这样的玉琮在很多的博物馆都可以看到,不知道这是否可以佐证,在那个年代,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人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知和审美,在祭祀和很多其他方面都有着相互的交流和相对统一的标准。

这是商朝的杀殉祭祀骨架。与前文的平等落葬相比,历史的车轮已经到了奴隶时代。其实文明的进步就是在抵制人类刻在DNA里的各种野蛮天性。至少从商朝开始,一直到汉朝都存在殉葬,甚至在更后的历史里,都陆陆续续存在着殉葬。有朝一日,如果人类文明没落了,相信这样的行为一定会重见天日。人类就是这么可怕的生物。

南京博物院有很多陈列室,这里的展品没有说明,只是以相当高的密度陈放在这里,博物院的豪迈从这里可见一斑。

下面的东西可能不好猜,是棺钉。

古代的炙烤器,应该是用于烧烤的。

南京博物院展示了大量的编钟。大多数的编钟都没有钟架上的青铜饰品,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用的木头架子,现在已经腐烂了。顺便一提,编钟从下往上看,他的腔体横截面是椭圆的,为的是敲击以后尽快消除回声。试想,寺院里的钟倒是圆口的,所以敲击以后,余音绕梁,这样的混音显然不是乐队欢迎的。

一般有编钟就会有编磬,作为古代的乐队,这两样都是必不可少的。

这是现场唯一的一副带有青铜饰品的完整编钟。

和上面用于实用的青铜编钟不一样,下面的陶器编钟是用于陪葬的冥器,并没有实用价值。

这是古人陪葬时所需要的玉器。除了胸口和双手之外,所有人体的上的空洞都需要用玉石填充,古人相信这样可以防止灵魂离开身体。请额外留意一下最左侧的玉塞。曾经有个人得到了一个玉塞,觉得是个宝贝,经常含在嘴里,后来他有幸得知了这个塞子的作用。

算是一个小小的春秋时期兵器专展吧,青铜的剑、簇、戈、矛和车饰。
又是典型的吴越地区青铜剑。因为剑大多用于刺击而不是劈砍,正正在战场上又太容易折断,所以这样的青铜剑大多还是用于佩戴,

人类一直致力于如何有效杀死同类。这样的各色箭头就是最好的证据。

本篇游记共含 3572个文字, 81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南京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