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国家地理杂志都曾为这里站台,波黑第二大城市景点及自然风光合集 | 体验文化与自然的浑然天成之美

  • 出发时间/2018-07-25
  • 出行天数/2 天
  • 人物/一个人
  • 人均费用/2000RMB

尼亚卢卡是斯普斯卡共和国的行政中心,也是波黑第二大城市,也是波斯尼亚西北部最大的城市。在中世纪,当时它通过一条从索罗那到Servitium的罗马贸易路线。为了保护这条道路,罗马人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堡垒,并与一座小城镇的墙壁相连。当罗马帝国覆灭后,斯拉夫人接管了这个城市。

当奥斯曼人最终征服了这个城市后,派遣了一位总督来此,这位总督的到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修建了桥梁、道路等公共设施。在奥斯曼帝国最辉煌的时刻,这个城市有大约40有座清真寺。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期间,爆发了土耳其-奥地利战争,在战争期间巴尼亚卢卡多次遭到破坏,直到19世纪的奥匈帝国覆灭。后来的统治者迅速将城市现代化,建造工厂并将其连接到维也纳和其他城市。 20世纪这座城市大大扩展。

卡斯泰尔城堡 Fortress Kastel

卡斯泰尔(Kastel)堡垒是巴尼亚卢卡市最古老的历史遗迹。巴尼亚卢卡的历史最早可以推到新石器时代,而发现这一点的恰恰是在城堡堡垒里发现的。它位于城市最中心,坐落在弗尔巴斯河左岸,占据了弗尔巴斯河在巴尼亚卢卡大部分沿岸流域。卡斯特尔(Kastel)曾是巴尼亚卢卡军事最强大防御工事系统,它保护了弗尔巴斯河流域免受敌人的攻击,堡垒四面都是厚厚的石墙,固若金汤。

现在的城堡内搭建了夏日舞台,儿童游乐场还设有餐厅等,游客游览完城堡可以选个中意的店坐下来感受这座古老的城堡。而城堡里面也是绿树成荫,沿着小道一路可以探寻到远古历史的痕迹,试想下每个部分都有其特有的历史故事。而现在堡垒里面还有专门为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设立的研究所,专门对这座城堡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度研究。

城堡算是见证了巴尼亚卢卡这座城市的起起落落腥风血雨。巴尼亚卢卡先后被土耳其和奥斯曼帝国占领,被土耳其统治更是长达350年之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地区成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王国的一部分,1929年巴尼亚卢卡成为南斯拉夫王国弗尔巴斯巴诺维纳( Vrbas Banovina)的首府。

二战后,巴尼亚卢卡再次兴旺起来,但在1969年的大地震和1992 - 1995年的波黑战争使得这里再次陷入萧条。今天,巴尼亚卢卡波黑第二大城市,也是斯普斯卡(Srpska)共和国政体的经济,教育,行政和政治中心。

萨菲卡达(Safikada)墓 Safikada's Tomb

萨菲卡达(Safikada)墓位于卡斯特尔(Kastel)城堡前,这是关于巴尼亚卢卡的一个永恒悲情浪漫的爱情故事也有“巴尼亚卢卡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这个故事讲述了年轻而美丽的萨菲卡达与一位守护卡斯特尔城墙的英俊匈牙利士兵一见钟情,并很快双双坠入爱河。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命运也是残忍的。随着奥胸帝国军队的迁移使得他们不得不分开。临行前他们宣誓要守护这永恒的爱情,无论生死守护一辈子。 没过多久噩耗传来,士兵阵亡。这对萨菲卡达无疑是生与死的折磨。她来到城堡的大炮前大声呼喊:“我会忠实于你,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天”,随着声音渐渐消去萨菲卡达从城堡上纵身跳下,她的尸体落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这个纪念碑的地方,后来为了祭奠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就在他摔下的地方筑起一座墓碑,现如今全球各地的游客到此都会到她的墓碑面前吊唁。

咱们中国也有很多这种爱情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圣三一教堂 Saint Trinity Church

位于市中心的圣三一教堂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尼亚卢卡修建的第一个较大的建筑。建于1925年,在巴尔干咖啡馆前的空地上修建。它由来自贝尔格莱德的著名建筑师DušanŽivanović设计。教堂风格属于塞尔维亚和拜占庭风格,教堂于1929年完工。

1941年德国纳粹对巴尼亚卢卡的轰炸致使教堂受损。在巴尼亚卢卡克罗地亚独立共和国统治期间教堂被拆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这个地方为反法西斯战斗中阵亡士兵竖立了一座纪念丰碑。1992年为教堂成立修缮基金会,并于1993年当局以基督救世主的名义恢复并进行大规模修缮。今天,基督救世主教堂代表了巴尔干地区东正教堂中最美和最大的建筑之一。

宏伟庄严的教堂外观令人肃然起敬,精心装饰的内部让人叹为观止,壁画上的画像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同时也显得十分的豪华,造价不菲的钟重大3200吨,而且钟里面安置了电子鸣钟器,每到设定时间钟声准时敲响。这座教堂的起起落落见证了巴尼亚卢卡的兴衰,如今,教堂也成为巴尼亚卢卡地区最标志性的建筑。

Gospodska街 Gospodska Street

尼亚卢卡市最著名的街道绝对是Gospodska街。 占据城市最核心的位置,拥有众多服装店,珠宝店和其他商店的地方。

传说,在1878年,一名巴尼亚卢卡的商人Tomo Radulovic在他的商店上写下一个标语,上面写着Gospodska街(绅士街)。但奥匈帝国当局接受了这条街的名字。 整个历史长河中,这条街上还有许多其他的名字。 今天这条街的真名是Veselin Maslesa街,以巴尼亚卢卡的作家,活动家和党派的名字命名,但当地人称之为Gospodska。

整条街道以欧式建筑为主,位于街道正中间有一栋最重要建筑,这是旧城区酒吧楼。街道尽头在市政府大楼前结束,转变为Ban Tisa Milosavljevic街道。

本篇游记共含 7251个文字, 143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波黑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